吊白叶
《*辞典》:吊白叶
拼音注音
Diào Bái Yè
别名
粉帕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粉桐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忍冬朴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根、花。全年可采。
原形态
水红木,又名:山女贞、大路通、灰包木、睡眠果、粉果叶、羊脆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小枝具圆形皮孔。叶对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或基部以上具疏齿,上面被灰白色蜡质,下面色较浅,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长达2.5厘米。聚伞花序5~7,排列成顶生伞房花序,直径可达12厘米;花冠白色,管状钟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淡紫色,突出;子房下位。核果卵圆形,长4~5毫米,紫黑色或灰黑色。花期3~8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阳坡疏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淡涩。"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治燥咳,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疮疡疥癣。
①《贵卅民间药物》:"治癣。"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皮肤干燥及发痒。"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收敛,凉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
复方
①治癣:吊白叶、构皮各等量。研末,用菜油煎后搽。(《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赤白痢疾,急性肠胃炎,腹泻:粉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生嚼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③治水火烫伤:粉桐叶绞汁涂。(《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④治脓疤疮,皮肤瘙痒,皮肤干燥:水红木皮叶煎水洗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⑤治疮疡肿毒:羊脆骨叶捣烂外敷。
⑥治风湿跌打,筋骨疼痛:羊脆骨根泡酒服。
⑦治肺燥咳嗽:羊脆骨花三钱,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华泽兰
- 云锦杜鹃
- 苦竹沥
- 地牯牛
- 吊灯笼
- 地仙桃
- 地榆
- 地膜香
- 地贵草根
- 地柏枝
- 地血香果
- 地不容
- 地骨皮
- 地瓜果
- 地蔷薇
- 地五泡藤
- 地瓜藤
- 地笋
- 地花生
- 吊吊果
- 地下明珠
- 地涩涩
- 地精草
- 地贵草
- 吊罗果
- 地瓜
- 地瓜根
- 赤扬
- 地核桃
- 地浆
- 地草果
- 地丁
- 地八角
- 地筋
- 地菍根
- 地黄
- 吊灯花叶
- 地柏树
- 地梭罗
- 地耳草
- 地胆草
- 堵喇
- 多枝婆婆纳
- 吊兰
- 地杨梅
- 地菍果
- 地麻黄
- 谷蓼
- 黄零陵香
- 滚山虫
- 锯锯藤
- 干姜
- 黄花紫堇
- 钩栲
- 广东升麻
- 枸橘核
- 待宵草
- 鸡筋参
- 鸦跖花
- 蜂糖罐
- 耳水苋
- 大苞芹
- 空筒泡
- 黄皮叶
- 麻栎
- 黄花地锦苗
- 隔山撬
- 茄根
- 大狼把草
- 雀梅藤叶
- 香毛草
- 棱子芹根
- 大叶井口边草
- 金线包
- 倒挂草
- 兜兰
- 桂花枝
- 金精石
- 棉子油
- 大果巴戟
- 韭菜子
- 佛葵
- 枫杨
- 千金子
- 橄榄根
- 大理菊
- 锦鸡
- 天目木兰
- 干蕨鸡
- 满树星
- 福建排草
- 天名精
- 凤眼草
- 天目琼花
- 猫油
- 宽叶紫萁
- 金盏菊
- 刀灰树
- 丰花草
- 广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