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叶
《*辞典》:吊白叶
拼音注音
Diào Bái Yè
别名
粉帕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粉桐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忍冬朴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根、花。全年可采。
原形态
水红木,又名:山女贞、大路通、灰包木、睡眠果、粉果叶、羊脆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小枝具圆形皮孔。叶对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或基部以上具疏齿,上面被灰白色蜡质,下面色较浅,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长达2.5厘米。聚伞花序5~7,排列成顶生伞房花序,直径可达12厘米;花冠白色,管状钟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淡紫色,突出;子房下位。核果卵圆形,长4~5毫米,紫黑色或灰黑色。花期3~8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阳坡疏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淡涩。"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治燥咳,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疮疡疥癣。
①《贵卅民间药物》:"治癣。"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皮肤干燥及发痒。"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收敛,凉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
复方
①治癣:吊白叶、构皮各等量。研末,用菜油煎后搽。(《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赤白痢疾,急性肠胃炎,腹泻:粉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生嚼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③治水火烫伤:粉桐叶绞汁涂。(《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④治脓疤疮,皮肤瘙痒,皮肤干燥:水红木皮叶煎水洗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⑤治疮疡肿毒:羊脆骨叶捣烂外敷。
⑥治风湿跌打,筋骨疼痛:羊脆骨根泡酒服。
⑦治肺燥咳嗽:羊脆骨花三钱,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雁来红
- 喜树果
- 云南美登木
- 南天仙子
- 水马桑枝叶
- 苦竹笋
- 苜蓿根
- 南烛叶
- 南瓜七
- 三角泡
- 肉穗草
- 独蕨萁
- 吕宋楸毛
- 血人参
- 齐墩果
- 玉簪花
- 山麦冬
- 钝齿青荚叶
- 鹿肾
- 大泡通
- 厚朴
- 八角莲
- 大黑蒿
- 石笔海胆
- 千里马
- 八爪金龙
- 夹竹桃
- 午香草
- 黑汉条
- 苍白秤钩风
- 栗毛球
- 山莨菪
- 南天竹根
- 奶浆参
- 粗糠柴
- 岩茴香
- 大花卫矛果
- 猕猴桃藤中汁
- 铧尖草
- 獾油
- 九节风
- 黑香柴
- 龙须草
- 花生壳
- 大叶白纸扇
- 管仲
- 刺猬皮
- 野大豆藤
- 苦檀子
- 土牡蛎
- 山槟榔
- 牛筋草
- 冬凌草
- 豺肉
- 风藤草
- 大风子
- 土半夏
- 山羊肝
- 鸡血七
- 异木患
- 麻柳树根
- 箭杆风
- 白草根
- 扭筋草
- 尖子木
- 禹余粮
- 大将军
- 独一味
- 木槿根
- 五瓣寄生
- 麦撇花藤
- 蟋蟀
- 猫儿屎果
- 地筋
- 漆树根
- 地精草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刺蒺藜
- 茳芒决明
- 黄瓜叶
- 榧螺
- 祁州一枝蒿
- 节节草
- 大沙叶
- 辣蓼草
- 蝌蚪
- 合掌消
- 绵参
- 十两叶
- 狗筋蔓
- 黄皮果
- 笔罗子
- 榕树果
- 斩龙草
- 大透骨草
- 防风叶
- 白毛藤
- 黄花小二仙草
- 川谷根
- 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