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树寄生
《中华本草》:柚树寄生
拼音注音
Yòu Shù Jì Shēnɡ
别名
柚寄生、缘柚寄生、大柚寄生、黄皮寄生、柚子寄生、橘子寄生、蛤凹木寄生、柿寄生、山橘寄生、无患子寄生、羊奶寄生、克李寄生、杂寄生、东方槲寄生、瘦果槲寄生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瘤果槲寄生的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ovalifolium DC.[V.or-ientale acut.non Will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
灌木,高约0.5m。茎枝圆柱状;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分枝,节间长1.5-3cm,粗3-4mm,干后具细纵纹,节稍膨大。叶对生,革质;叶柄长2-4mm;叶片卵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8.5cm,宽1.5-3.5cm,先端圆钝,基部骤狭或渐狭,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一个或多个簇生于叶腋,总花梗长1- 1.5mm;总苞舟形,长约2mm,具花3朵;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2朵为雄花,或雄花不发育,仅具1朵雌花;雄花花蕾时卵球形,长约1.5mm,萼片4枚,三角形,花药椭圆形;雌花花蕾时椭圆形,长2.5-3mm;花托卵球形,长1.5-2mm,事片4枚,三角形,长约1mm,柱头乳头状。浆果近球形,直径4-6mm,基部骤狭呈柄状,长约1mm,果皮具小瘤体,成熟时淡黄色,果皮变平滑。花、果期几全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以下的沿海红树林中或平原、盆地、山地亚热带季雨林中,寄生于柚树、黄皮、柿树、无患子、柞木、板栗或海桑、海莲等多种植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带叶茎枝圆柱形,2-3叉状分枝,长20-30cm,直径3-4mm,下部粗枝可达1cm,具细纵纹和肋线,节部稍膨大,节间长1-3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光滑无毛。质硬脆,折断面不平坦,皮部褐色,木部黄白色,髓部棕褐色。叶对生多破碎或卷曲,完整叶卵形、倒卵形成长椭圆形,长3-5cm,宽1.5-3.5cm,先端钝圆或钝,基部骤狭,基出脉3-条,上面稍明显,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无毛,有细皱纹。革质。[br]叶柄短。果近球形,直径2-4mm,果皮具小瘤体。气微,味淡。
性味
苦;辛;性凉
归经
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化痰止咳;解毒。主风湿痹痛;脚肿;跌打损伤;疝气痛;牙痛;疳积;痢疾;咳嗽;麻伤;风湿痹痛。又可治痢疾;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风湿,洗脚肿;牙痛烫水含。2.《本草求原》:洗风弦湿烂眼。3.《岭南采药录》:出麻疹煎水代茶,能解毒止痛。4.《南宁市药物志》:解毒,去瘀,生新。内服预防麻疹及治麻后下利。5.《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滋补,止咳,止痛,化痰。治痢疾,疳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柚树寄生
拼音注音
Yòu Shù Jì Shēnɡ
别名
柚寄生(《本草求原》),禄柚寄生(《岭南采药录》),柚子寄生(《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瘤果槲寄生的枝叶。全年可采。切短晒干。
原形态
寄生灌木。枝圆柱形,2叉分枝或对生,干时灰褐色,有细纵纹,节膨大。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8.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圆,基部渐狭,叶脉3出或5出;叶柄短或无。聚伞花序腋生,通常l~3个簇生,每花序有花1~3朵;苞片短三角形,每对合生成一船形的杯状体;雌花冠管为短圆柱状或椭圆状,裂片4,极少为3片,短三角形;雄花长约为雌花的一半,通常扁,花冠裂片同雌花;雄蕊无花丝,花药着生在花冠裂片上。浆果近球形或卵形,长约5毫米,熟时黄色,嫩果及近成热的果都有小瘤体,最后光滑。花期1~3月。果期秋、冬。
生境分布
常寄生于柑橘类植物及柿树上。分布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苦辛,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凉,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风湿,洗脚肿;牙痛烫水含。"
②《本草求原》:"洗风弦湿烂眼。"
③《岭南采药录》:"出麻疹煎水代茶,能解毒止痛。"
④《南宁市药物志》:"解毒,去瘀,生新。内服预防麻疹及治麻后下利。"
⑤《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滋补,止咳,止痛,化痰。治痢疾,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榅桲皮
- 圆果罗伞
- 岩笋
- 木蜡树根
- 蚌壳草根
- 亚婆潮
- 圆节山蚂蝗
- 叶天天花
- 叶底珠
- 原羚角
- 油茶子
- 龙葵子
- 制草乌
- 月光花种子
- 榆仁酱
- 异叶米口袋
- 元宝槭
- 油散木
- 叶底红
- 亚麻子
- 大将军
- 岩豆藤根
- 油炸木
- 油茶叶
- 夜吹箫
- 岩乌头
- 岩人参
- 窄叶大戟
- 仰天钟
- 亚乎奴
- 岩参
- 岩菖蒲
- 宜昌荚蒾
- 岩茴香
- 油桐叶
- 幼油草
- 宜梧叶
- 岩豇豆
- 延羽卵果蕨
- 榆皮涎
- 油草
- 乌榄核
- 野靛青
- 岩萝卜
- 山莨菪
- 圆叶碱毛茛
- 黑风散
- 榆拟层孔菌
- 油茶油
- 岩梭花
- 马鬐膏
- 岩藿香
- 樱桃枝
- 宜梧
- 油柑木皮
- 月季花叶
- 岩枇杷
- 马蛋果
- 紫花芥
- 蝮蛇
- 山棯根
- 长距兰
- 蛇果黄堇
- 白僵蚕
- 牛胆参
- 黄花小二仙草
- 金牛七
- 黑参
- 米露
- 麦刺藤叶
- 野核桃油
- 蚌泪
- 短小蛇根草
- 杉叶
- 朱砂藤
- 鱼胆草
- 蓬莱草
- 合血香
- 柘树茎叶
- 银丝杜仲
- 救军粮叶
- 构皮麻
- 核桃叶
- 土燕窝泥
- 蛇王藤
- 红果参
- 煨姜
- 黄荆子
- 海龙
- 绵参
- 石青菜
- 使君子根
- 蝴蝶花
- 鲟鱼
- 金耳环
- 蛤蟆草
- 过山龙
- 山白菊
- 茯苓
- 鬼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