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白蜡树
《中华本草》:洋白蜡树
拼音注音
Yánɡ Bái Là Shù
出处
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美洲绿(木岑)格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整枝时剥取树皮,切片,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整枝时剥取树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10-20m。树皮灰色,粗糙,皱裂。顶芽圆锥形,尖头,被褐色糖秕状毛。小枝红棕色,圆柱形,被黄色柔毛或秃净。羽状复叶长18-40cm;叶柄长2-5cm;叶轴圆柱形,上面具较宽的浅沟,常无毛;小叶7-9枚,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2-8cm,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几等大,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叶绿具不明显钝锯齿或近全缘,下面疏被绢毛;小叶无柄或下方1对小叶具短柄。圆锥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长5-20cm;花密集,雄花与两性花异株,与叶同时开放;花序梗短;花梗纤细,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齿不规则深裂,花药大,长圆形,花丝短;两性花花萼较宽,萼齿浅裂,花柱细,柱头2裂。翅果狭倒披针形,长3-5cm,宽0.4-0.7cm,上中部最宽,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头,翅下延近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1.5-2cm,宽约2mm,脉棱明显。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道旁或庭园栽培。分布于沈阳、北京、天津、西安、乌鲁木齐等地。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肝;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主湿热泻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目赤肿痛;牛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肠炎,痢疾,月经不调,白带,崩漏,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外用于牛皮癣。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鸊鷉
- 榉树叶
- 鹌鹑蛋
- 獾油
- 鼻血雷
- 红龙
- 苞蔷薇根
- 淮通
- 十两叶
- 桃枝
- 石茶
- 紫荆皮
- 大葫芦
- 燕窠土
- 黄皮
- 二歧根莲花根
- 湖北海棠
- 黑鳞大耳蕨
- 追风伞
- 干檀香
- 野厚朴
- 尖头蚱蜢
- 玉簪花
- 檵花叶
- 滇瑞香
- 落葵
- 白脂麻
- 杏花
- 茵陈
- 豆列当
- 西洋菜干
- 厚朴
- 龙眼叶
- 小罗伞
- 白子菜
- 骨把
- 海蚯蚓
- 赤麻鸭
- 广金钱草
- 豹皮菇
- 桐油
- 苦蘵
- 野靛青
- 全光菊
- 苜蓿根
- 茨菇草
- 过山龙
- 块茎糙苏
- 草木灰
- 地胆
- 林背子
- 雷公藤
- 蓝叶棵
- 白鹤灵芝
- 苦苣苔
- 千层楼
- 八角莲
- 小狮子
- 三角泡
- 穿心莲
- 布朗耳蕨
- 旱芹
- 黄杞皮
- 淡秋石
- 狭叶垂头菊
- 假鹰爪根
- 甜瓜
- 云豹骨
- 散血芹
- 猪毛七
- 庵摩勒
- 金背枇杷
- 冬葵子
- 牛皮草
- 酸水草
- 鸭脚木叶
- 大石韦
- 多鳞鳞毛蕨
- 蝶兰
- 毛千屈菜
- 飘拂草
- 串珠耳叶苔
- 稻草
- 山橘叶
- 红葵
- 合掌消
- 黄刺皮
- 虎筋
- 光梗丝石竹
- 大皂角
- 臭矢菜
- 神黄豆
- 碎骨红
- 狗尾草
- 蒲蒻
- 蝇子草
- 竹节树
- 匙叶草
- 剪红纱花
- 红花点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