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葵
《*辞典》:红葵
拼音注音
Hónɡ Kuí
别名
野枸杞(《内蒙古中草药》),野茄子、野辣子、药人豆(《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茄科植物裂叶龙葵的全草或果实。夏、秋割取全草,洗净切段。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茎直立,有条棱,多分枝,绿色。叶互生,卵形,为不整齐的羽状分裂,裂片阔线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突窄,延为叶柄。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紫色。浆果小,卵形或球形,径1厘米以内,熟时红色。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水边、田野、沟旁、渠边。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性味
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瘙痒。
复方
①治咽喉肿痛:鲜红葵二两,水煎三次服。
②治视物不清:红葵果二钱,水煎服。
③治皮肤瘙痒:红葵二两,水煎熏洗。(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庵摩勒
- 心叶秋海棠
- 多鳞鳞毛蕨
- 冬葵子
- 岩泽兰
- 锦地罗
- 野猪胆
- 驴蹄草
- 渐尖毛蕨
- 草地早熟禾
- 倒吊笔
- 小金钱草
- 羊胎
- 七星鱼
- 匙叶草
- 有柄石韦
- 黄果茄
- 黄缅桂果
- 水蛭
- 厓花子
- 使君子叶
- 篦梳剑
- 柳杉叶
- 土连翘
- 师实
- 空筒泡
- 旋覆花
- 野芭蕉
- 地朝阳
- 大发表
- 红沙
- 小冬青
- 洋白蜡树
- 鸊鷉
- 榉树叶
- 鹌鹑蛋
- 獾油
- 鼻血雷
- 红龙
- 苞蔷薇根
- 淮通
- 十两叶
- 桃枝
- 石茶
- 紫荆皮
- 大葫芦
- 燕窠土
- 黄皮
- 二歧根莲花根
- 湖北海棠
- 黑鳞大耳蕨
- 追风伞
- 干檀香
- 野厚朴
- 尖头蚱蜢
- 玉簪花
- 檵花叶
- 滇瑞香
- 落葵
- 白脂麻
- 杏花
- 茵陈
- 豆列当
- 西洋菜干
- 厚朴
- 龙眼叶
- 小罗伞
- 白子菜
- 骨把
- 海蚯蚓
- 赤麻鸭
- 广金钱草
- 豹皮菇
- 桐油
- 苦蘵
- 野靛青
- 全光菊
- 苜蓿根
- 茨菇草
- 过山龙
- 块茎糙苏
- 草木灰
- 地胆
- 林背子
- 雷公藤
- 蓝叶棵
- 白鹤灵芝
- 苦苣苔
- 千层楼
- 八角莲
- 小狮子
- 三角泡
- 穿心莲
- 布朗耳蕨
- 旱芹
- 黄杞皮
- 淡秋石
- 狭叶垂头菊
- 假鹰爪根
- 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