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月蕨
《中华本草》:红色新月蕨
拼音注音
Hónɡ Sè Xīn Yuè Jué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红色新月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Ros.)Holtt.[Dryopteris lakhimpurensis Ros.;Abacopteris rubra(Ching)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Ros.)Holtt.[Dryopteris lakhimpurensis Ros.;Abacopteris rubra(Ching)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100-150cm。根茎长而横生,顶部疏被早落的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粗壮,长50-70cm,禾秆色;叶片薄纸质,卵状披针形,长40-70cm,宽30-40cm,两面无毛,一回羽状;侧生羽片8-12对,互生,斜向上,阔披针形,长约25m,宽4-6cm,先端渐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圆形或圆楔形,全缘或略呈波状,顶生羽片同形且同大,干后变红色或褐红色;叶脉网状,侧脉多数,在侧脉间形成2行斜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幼时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或稍上处,在侧脉间排成整齐的2行,偶有汇合成新月形;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林下或沟溪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止血。主疔疮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背叶
- 桤木枝梢
- 崩疮药
- 四川山矾
- 芡实
- 越王余筭
- 野猪黄
- 荞麦
- 野木耳菜
- 山尖菜
- 白花灰毛槐树
- 球序鹅掌柴
- 云雀
- 白枪杆
- 伞梗虎耳草
- 丝瓜根
- 龟甲
- 八节毛
- 包袱七
- 扒地蜈蚣
- 蔷薇根
- 蔷薇露
- 山沉香
- 一点红
- 紫珠
- 玉簪
- 野丁香根
- 石面枇杷
- 蔷薇叶
- 秋枫木
- 远志
- 千叶独活根
- 冰糖草
- 野兔脑
- 秋牡丹根
- 石霜
- 四川红淡叶
- 卜芥
- 巴巴花
- 白土茯苓
- 沙地柏
- 白花菜
- 猴樟果
- 野塘蒿
- 白花灯笼
- 七叶薯
- 裕民贝母
- 槭叶草
- 白粉藤
- 三面刀
- 火腿
- 商陆
- 山壳骨
- 白牛胆
- 白花柴
- 苦木叶
- 射尿(虫另)
- 莼
- 玳瑁肉
- 七叶莲
- 穗花杉种子
- 斑杖
- 秦皮
- 白花岩青兰
- 三翅铁角蕨
- 蛇头细辛
- 锦葵
- 漆子
- 扁藤
- 毛果小甘菊
- 秋葡萄
- 南鹤虱
- 水藁本
- 圆柏
- 墙草
- 白花蛇目睛
- 参须
- 千金藤
- 珊瑚冬青
- 松油
- 越橘果
- 山姜
- 丝绵木
- 白犁头草
- 布朗耳蕨
- 扁竹根
- 金背枇杷叶
- 罗星草
- 四角蒲桃
- 北鱼黄草
- 白花藤
- 秦岭耧斗菜
- 北豆根
- 三叶豆
- 刺楸
- 覆盆子
- 八角香
- 白皮
- 漆树根
- 红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