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头菜根
《*辞典》:树头菜根
拼音注音
Shù Tóu Cài Gēn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鹅脚木叶"条。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治肝炎,痢疾,腹泻,疟疾,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治黄疸型肝炎:树头菜、鬼针草、小黄散。水煎服。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树头菜根
拼音注音
Shù Tóu Cài Gēn
英文名
Root of Unilocular Crateva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树头菜的根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eva unilocularis Buch.Ham.[C.religiosa auct.non Forst.f.]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树头菜,落叶无刺乔木,高达10m以上。指状复叶;具长柄;小叶3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背灰绿色伞房花序顶生;花大,杂性,直径5-7cm,初绿黄色,后变淡紫色;萼片4,下部与花盘粘合;花瓣4,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短尖,有柄;雄蕊无数,与雌蕊柄的基部合生;子房具柄,1室。浆果近球形,直径2.5-4cm。种子多数。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栽培于村边道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活络;止痛。主肝炎;痢疾;腹泻;尿路结石;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倒爪草
- 黄荆根
- 钓鱼竿
- 蜂糖罐
- 黑皮跌打
- 鼬瓣花根
- 回回蒜
- 对叶百部
- 西藏鸡爪草花
- 海莲果
- 臭黄荆根
- 千里马
- 白钩藤
- 节节草
- 水田七
- 五叶木通
- 浮石
- 山牵牛
- 假大薯
- 黄山五叶参
- 竹叶防风
- 紫花苣苔
- 麻妹条叶
- 麋骨
- 牛藤
- 黄珠子草
- 地蚕
- 雪梨膏
- 蝮蛇胆
- 粗糠柴
- 大黑药
- 黄断肠草
- 泉水
- 亮叶桦皮
- 蜡瓣花根
- 罐嘴菜
- 糙叶千里光
- 骆驼脂
- 倒钩刺
- 枫香脂
- 金刚藤
- 猫油
- 礁膜
- 三叶豆
- 菜子七
- 藤五加
- 荷苞花
- 地麻黄
- 槲寄生
- 巴掌草
- 磨盘草子
- 白螺蛳壳
- 冬葵果
- 黄花倒水莲
- 红果参
- 厚叶牛耳草
- 卵叶水芹
- 莸叶醉鱼草
- 四照花果
- 锦香草叶
- 马尾千金草
- 西瓜黑霜
- 亮叶冬青
- 打破碗花花
- 两面青
- 五爪金龙
- 大黑头草
- 紫丁香
- 花红叶
- 水苋菜
- 红花寄生
- 黄花香茶菜
- 槐胶
- 安胎药
- 盘石龟
- 粟米草
- 异叶青兰
- 白兰花
- 蛇疙瘩
- 虎筋
- 猕猴桃根
- 棱叶韭
- 长梗千里光
- 多头风轮菜
- 斑鸠
- 柳叶
- 花姬蛙
- 榧根皮
- 眼子菜
- 海蛤壳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白芍
- 左黑果
- 广东升麻
- 长尾复叶耳蕨
- 四叶葎
- 大三叶升麻
- 鹧鸪菜
- 麻雀脑
- 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