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青菜
《中华本草》:大红青菜
拼音注音
Dà Hónɡ Qīnɡ Cài
别名
菊三七、天青地红、土三七、野青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 [Senecio laetus Edgew.]采收和储藏:6-9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菊叶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上须根多。茎直立,不分枝或有花序枝,上部cm,叶基膨大抱茎,叶形多变异彩,常呈长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4-8cm,边缘有不整齐牙叶渐小,羽状分裂,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复伞房状排列,多数,梗细长,有细条形苞叶;总世宽钟形,直径3-4mm,长约4mm;总苞片10-12个,长圆菜,渐尖,边缘宽膜质;边缘舌状花10-12个,舌片金黄色,长圆形;中部管状花多数,淡黄色。瘦果,圆柱形,长约2mm,无毛,有棱;白色冠毛众多,长约4mm,有时舌状花瘦果无冠毛,或脱落。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300m的山坡、沟谷、草地或灌丛边缘、路旁沟边及杂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叶的挥发油中含β-侧柏酮(β-thujone),6-羟基-对-(艹孟)-4(5)-烯-3-酮[6-hydroxy-p-menth-4(5)-en-3-one]。 地上部分含菊叶千里光交酯(chrysanthemoide)就是lα-乙酸氧基-4α-羟基-5α,6β,7α,11β-H-桉叶-2-烯-12, 6-交酯 (lα-ace-toxy-4α-hydroxy-5α,6β,7α,11β-H-eudesm-2-en-12,6-olide),l-乙酰基香蒿交酯(1-acetylerivanin)即1α-乙酸氧基-3α-羟基-5α,6β,7α,11β-H-桉叶-4(15)-烯-12,6-交酯 [1α-acetoxy-3α-hydroxy-5α,6β,7α,11β-H-eudesm-4(15)-en-12,6-olide]。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千里光菲灵碱对大鼠及兔的离体肠管有较强的解痉作用。
性味
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要用至30g。外用:适量,鲜根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青菜
别名
野青菜、天青地红
来源
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以全草及根入药。6~8月采集全草,晒干;8~9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瘀积肿痛,疮痈肿疡,乳腺炎。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须叶藤
- 榛蘑
- 苏木蓝
- 莼
- 狗心
- 毛蕨根
- 白三七
- 大人血七
- 三筒管
- 蛾眉石凤丹
- 金老梅花
- 山白龙
- 天麻子
- 脉果漆
- 细枝柃
- 臭柏
- 菊三七
- 红鸡踢香根
- 大花列当
- 花椒叶
- 阔叶垂头菊
- 蛤蟆草
- 野芝麻
- 毛茄
- 中华石楠果
- 黄鳝藤
- 九里香
- 过山风
- 菠萝皮
- 地筋
- 铁牛钻石
- 天香炉
- 牛耳岩白菜
- 野冬菊
- 湖北贝母
- 勒马回
- 江珧柱
- 臭常山
- 鳞始蕨
- 春不见
- 满山红油
- 水龙
- 秤砣梨
- 丁公藤
- 乌蛇
- 荚果蕨贯众
- 半边菜
- 照山白
- 棣棠花
- 黄连花
- 棵麻
- 野梨枝叶
- 牛耳枫子
- 马蹄甲
- 曲花紫堇
- 泥胡菜
- 南岭黄檀
- 胡麻叶
- 薤白
- 角翅卫矛
- 刺楸茎
- 雉肝
- 鸡血藤
- 吉龙草
- 牛腰子果
- 沙枣
- 小紫金牛
- 黄杞
- 羊七莲
- 土桂皮
- 刺血红
- 鸭
- 十两叶
- 对叶林根
- 鸡脚草乌
- 黄花铁线莲
- 小棕皮头
- 老君须
- 广西九里香根
- 菊苣
- 剪红纱花
- 贴骨散
- 假百合
- 海虾壳
- 顶羽菊
- 石楠
- 厚叶牛耳草
- 小雪人参
- 细草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鸢胆
- 鲫鱼藤
- 金花草
- 黄连
- 树扁竹
- 石韦
- 鳑魮鱼
- 白补药
- 落花生
- 中华蹄盖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