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青菜
《中华本草》:大红青菜
拼音注音
Dà Hónɡ Qīnɡ Cài
别名
菊三七、天青地红、土三七、野青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 [Senecio laetus Edgew.]采收和储藏:6-9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菊叶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上须根多。茎直立,不分枝或有花序枝,上部cm,叶基膨大抱茎,叶形多变异彩,常呈长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4-8cm,边缘有不整齐牙叶渐小,羽状分裂,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复伞房状排列,多数,梗细长,有细条形苞叶;总世宽钟形,直径3-4mm,长约4mm;总苞片10-12个,长圆菜,渐尖,边缘宽膜质;边缘舌状花10-12个,舌片金黄色,长圆形;中部管状花多数,淡黄色。瘦果,圆柱形,长约2mm,无毛,有棱;白色冠毛众多,长约4mm,有时舌状花瘦果无冠毛,或脱落。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300m的山坡、沟谷、草地或灌丛边缘、路旁沟边及杂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叶的挥发油中含β-侧柏酮(β-thujone),6-羟基-对-(艹孟)-4(5)-烯-3-酮[6-hydroxy-p-menth-4(5)-en-3-one]。 地上部分含菊叶千里光交酯(chrysanthemoide)就是lα-乙酸氧基-4α-羟基-5α,6β,7α,11β-H-桉叶-2-烯-12, 6-交酯 (lα-ace-toxy-4α-hydroxy-5α,6β,7α,11β-H-eudesm-2-en-12,6-olide),l-乙酰基香蒿交酯(1-acetylerivanin)即1α-乙酸氧基-3α-羟基-5α,6β,7α,11β-H-桉叶-4(15)-烯-12,6-交酯 [1α-acetoxy-3α-hydroxy-5α,6β,7α,11β-H-eudesm-4(15)-en-12,6-olide]。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千里光菲灵碱对大鼠及兔的离体肠管有较强的解痉作用。
性味
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要用至30g。外用:适量,鲜根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青菜
别名
野青菜、天青地红
来源
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以全草及根入药。6~8月采集全草,晒干;8~9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瘀积肿痛,疮痈肿疡,乳腺炎。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电灯花
- 狗肝菜
- 梨果榕
- 打虫果
- 慈竹笋
- 鲨鱼胆
- 对马耳蕨
- 花叶冷水花
- 鲤鱼胆
- 土荆芥
- 糙壳菱蟹
- 臭樟
- 铁苋
- 地灵根
- 单面针
- 打碗花
- 藤槐
- 山药
- 飞龙掌血
- 五代同堂
- 凹朴皮
- 小叶柳
- 猴头菌
- 锦灯笼
- 柠檬桉叶
- 苦葛根
- 山韭菜
- 洋虫
- 台湾厚壳树
- 西南毛莨
- 八角枫花
- 鸦片
- 土大香
- 落地金钱
- 蔓赤车
- 朱蕉花
- 红背叶
- 仙百草
- 百里香
- 篦齿蒿
- 伯乐树
- 黑龙丝
- 野桂花
- 黄麻灰
- 白铃子
- 松节
- 千脚虫
- 走游草
- 大发表
- 梨叶
- 水泽兰
- 芦根
- 云南风车子
- 蜗牛壳
- 向阳花
- 金鸡脚
- 姜炭
- 九节风
- 小铜锤
- 岩风子
- 笔罗子
- 豆腐渣
- 百足藤
- 吊白叶
- 川牛膝
- 夜关门
- 八月炸
- 连翘茎叶
- 红龙
- 小倒钩藤
- 止血丹
- 麻鱼肉
- 羊屎条根
- 鸡腿蘑
- 蟑螂
- 玉米油
- 扇子七
- 垂花香薷
- 羊皮
- 罗勒子
- 千打锤
- 丝瓜皮
- 三方草
- 小年药
- 红豆
- 三叶排草
- 三叶金锦香
- 猕猴桃
- 岩青兰
- 灰绿水苎麻
- 杏花
- 甜茶
- 茅膏菜
- 堵喇
- 兰花参
- 多斑紫金牛
- 大萼鹿角藤
- 滇高良姜
- 白鹤灵芝
- 野花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