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毛蕨
《中华本草》:大鳞毛蕨
拼音注音
Dà Lín Máo Jué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广布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expensa(Presl)Fraser-Jenkins et Jermy[Nephrodium expansum Presl;Dryopteris austriaca(Jacq.)Woyner ex Schinz et Thell.sensu auct.Japon.et Si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叶及泥砂,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约100cm。根茎粗而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浅褐色、阔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禾秆色,有光泽;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无毛,羽轴被狭的鳞片,纸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三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较短而宽,裂片较大,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下部为斜三角形;二回羽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渐尖;末回羽片长圆形,钝头,基部下延具锐牙齿,牙齿顶端锐尖针刺状。孢子囊群圆形;囊群盖圆肾形或马蹄形,一侧弯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针、阔叶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含绵马酸(filixic acid) BBB,三环绵马素(trisaspidin),三环低绵马素(tridesaspidin),三环黄绵马酸(triflavaspidic acid),亚甲基双(去甲黄绵马酸)[methylenebis(noffiavaspidic acid)],白绵马素(albaspidin)BB、BA、PA,低绵马素(desaspidin)BB,三环低绵马素(trisdesaspidin)BBB,黄绵马酸(flavaspidic acid)。
药理作用
驱虫作用:感染阔节裂头绦虫的人口服本品提取物3g,可驱除绦虫91%;人口服其绵马素镁盐0.75-1.0g,可驱除绦虫100%。
性味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驱虫。主绦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黄蜂子
- 大苞寄生
- 大叶山桂
- 大叶熊巴掌
- 大地棕根
- 大唇马先蒿
- 大羽藓
- 大肺经草
- 大细辛
- 丁香蓼根
- 东风菜
- 倒根野苏
- 单花山竹子
- 齿瓣石豆兰
- 东北堇菜
- 倒插花
- 冬葵叶
- 单头紫菀
- 吊灯花叶
- 橡实壳
- 地菍
- 地麻黄
- 地龙
- 大风药叶
- 大二郎箭
- 大叶桉
- 大黄草
- 大叶藤
- 大叶钓樟
- 大对经草
- 多裂独活
- 定草根
- 大蓑衣藤根
- 大红花点地梅
- 大叶钩藤
- 大木通
- 大花卫矛果
- 大一面镙
- 大叶白花灯笼
- 断板龟
- 大青根
- 地丁
- 弹刀子菜
- 大鲵
- 大叶骨碎补
- 大还魂草
- 大箭
- 大地柏枝
- 断线蕨
- 大叶风沙藤
- 断节参
- 大头陈
- 大百解薯
- 大叶拿身草
- 大叶凤尾
- 定木香
- 大膜盖蕨
- 大叶矶松
- 大独脚金
- 大豆黄卷
- 大伸筋
- 大叶紫珠
- 大叶黄杨根
- 大叶千里光
- 冻绿叶
- 地仙桃
- 地膜香
- 大头艾纳香
- 大剑叶木
- 大花柳叶菜
- 大叶铁包金
- 大雪上一枝蒿
- 大叶接骨藤
- 大叶苣荬菜
- 大麦秸
- 披散糖荠
- 鹿肾
- 盐蛇
- 煨姜
- 麻牛膝
- 石珠
- 强威生草
- 白线薯
- 栗叶
- 鼻烟
- 白石榴根
- 牛筋
- 橄榄核
- 蜀五加
- 水藿香
- 盾叶薯蓣
- 马桑叶
- 厚叶旋蒴苣苔
- 鸭舌鱼鳖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金精石
- 山里红
- 麻柳果
- 灯油藤子
- 鳗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