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箭
《中华本草》:大箭
拼音注音
Dà Jiàn
别名
水泽泻、汗枪箭
英文名
Herb of Channelled Waterplantain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泽泻科植物窄叶泽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he.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窄叶泽泻,多年生水生或沼生植物,块茎直径1-3cm。叶全部基生;叶柄长10-30cm;叶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7-22cm,宽1-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花葶连同圆锥花序高50-100cm;圆锥花序的分枝和伞形花序的总花梗均轮生,花梗长2-4cm;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雄蕊6;心皮多数,轮生,柱头比子房短,弯曲。瘦果两侧扁,长2-3mm,背部有1条深沟。花期 6-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边缘或水沟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性味
味淡;性微寒
归经
肺;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不通;水肿;无名肿毒;皮肤疱疹;湿疹;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箭
拼音注音
Dà Jiàn
来源
泽泻科窄叶泽泻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b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布于江南各省区。
性味
淡、微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皮肤疱疹,小便不通,水肿,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1~2两,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大箭
拼音注音
Dà Jiàn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窄叶泽泻的全草。8~9月采全草,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30厘米。根茎短,须根丛生。叶根生;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狭窄,全缘,质稍薄;叶柄长3~20厘米,半抱茎。聚伞状圆锥花序;具花梗;苞片绿色,先端锐尖;花小,白色;萼片3,圆卵形,绿色,多脉;花瓣3,倒卵圆形;雄蕊6;雌蕊多数,花柱较子房稍短,柱头小。瘦果多数,环状排列,扁平,质薄,斜倒卵形,上方内侧有宿存花柱,背面较厚,中间有一深槽。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沼泽边、水田边。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
淡微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散毒。治皮肤庖疹,小便不通,水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苣荬菜花
- 甘草节
- 刺果苏木
- 荭草根
- 岩风子
- 茉莉叶
- 油茶根皮
- 大叶钩藤根
- 凌霄花
- 栘枍
- 鹳骨
- 丛毛榕
- 交连假瘤蕨
- 显脉香茶菜
- 红树果
- 石香葇
- 金狗脊黄毛
- 榆蘑
- 柏树根
- 禹州漏芦
- 晕药
- 多脉鹅耳枥
- 西南卫矛
- 旱菜
- 羊齿天冬
- 平地木
- 藏三七
- 虎杖香蕈
- 骨螺
- 短枝六道木
- 鹰爪花果
- 羊耳朵叶
- 小接骨丹
- 山柳菊
- 牛蒡茎叶
- 山禾串
- 蜀葵叶薯蓣
- 短柄南蛇藤果
- 羊耳菊
- 大黄茎
- 多花猕猴桃根
- 葫芦
- 金毛木通
- 黄瓜霜
- 糖荠
- 嘉兰
- 榆仁酱
- 水苦荬果实
- 鼻血草
- 薜荔
- 黑藁本
- 多穗石柯果
- 索骨丹
- 头顶一颗珠
- 地黄连
- 蝉蜕
- 硬皮马勃
- 水芋
- 山皂角
- 小花清风藤
- 小五彩苏
- 披散糖荠
- 聚头蓟
- 四楞通
- 桂皮
- 野把子
- 莱菔叶
- 酸石榴
- 红簕钩
- 野猪头骨
- 野柿花
- 广豆根
- 剑麻
- 山稗子
- 山苍子
- 山柰
- 香樟根
- 狭果茶藨
- 山马豆根
- 小发散
- 硬水黄连
- 马鬃参
- 砂茴香子
- 金背枇杷叶
- 虾子花
- 向日葵花托
- 消毒药
- 通脱木花上粉
- 罗汉果
- 法半夏
- 老枪谷子
- 小筋骨藤
- 杏花
- 大叶狼豆柴
- 留兰香
- 石上柏
- 小三棵针
- 大花剪秋罗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路郎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