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剑叶木
《中华本草》:大剑叶木
拼音注音
Dà Jiàn Yè Mù
别名
竹节兰,占点领
英文名
Root of Thickstiped Polia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矮龙血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aena terniflora Roxb.[Pleomele terniflora(Roxb.)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大杜若,常绿灌木,高达1m。根粗厚。茎多节,有疏的环状叶痕。单叶互生,通常4-6片叶聚生于茎上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0-50cm,宽5-8cm,无毛,稍肉质。总状花序顶生,长约15cm;花小,淡黄色;花被片6,下部合生成短管;雄蕊6;子房上位,3室。果序长约12cm,总梗长8-10cm,浆果椭圆球形,长约8mm,成熟时暗红色;种子长卵形,白色,光滑而坚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地低山沟谷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补肾壮阳;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腿痛;阳痿;小便不利;产后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剑叶木
拼音注音
Dà Jiàn Yè Mù
别名
竹节兰、点点领[傣]
来源
龙舌兰科大剑叶木Pleomele terniflora (Roxb.) Merr.,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补肾壮阳。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阳痿,膀胱炎,产后大流血。
用法用量
1两,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大剑叶木
拼音注音
Dà Jiàn Yè Mù
别名
竹节兰,占点领(傣名)。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龙舌兰科植物三花剑叶木的根。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常绿亚灌木,高约50~100厘米。茎有节。叶稍肉质,5~8片聚生于顶或茎部;叶长披针形,长30~50厘米,宽4~6厘米,全缘,光滑无毛。总状花序生于顶端。萼片3枚;花瓣较小;雄蕊6枚;子房3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稍肉质,不开裂,光亮而脆。种子白色,大如豌豆,光滑而坚硬。
生境分布
生于热带密林中。分布云南。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补虚,祛风湿,通经。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阳痿,膀胱炎,产后大流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花柳叶菜
- 大叶铁包金
- 大雪上一枝蒿
- 大叶接骨藤
- 大叶苣荬菜
- 大麦秸
- 披散糖荠
- 鹿肾
- 盐蛇
- 煨姜
- 麻牛膝
- 石珠
- 强威生草
- 白线薯
- 栗叶
- 鼻烟
- 白石榴根
- 牛筋
- 橄榄核
- 蜀五加
- 水藿香
- 盾叶薯蓣
- 马桑叶
- 厚叶旋蒴苣苔
- 鸭舌鱼鳖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金精石
- 山里红
- 麻柳果
- 灯油藤子
- 鳗鲡
- 白苏子油
- 蕙实
- 山核桃皮
- 落新妇根
- 野木鱼
- 水团花
- 散血丹
- 石楠
- 东北卫矛
- 东北延胡索
- 东北溲疏
- 东风菜根
- 倒根蓼
- 吊吊果
- 赤芍
- 地瓜果
- 地笋
- 地花生
- 地贵草
- 鸐雉
- 秤杆草
- 臭李子
- 柳叶鬼针草
- 东风螺
- 单花鸢尾子
- 地梗鼠尾
- 东当归
- 冬里麻
- 冻绿刺
- 东莨菪
- 东菊
- 地枇杷
- 赪桐
- 地羊鹊
- 地膏药
- 丁香
- 东紫堇
- 东风螺壳
- 冬青皮
- 地灵根
- 牛奶树子
- 大麦
- 构菌
- 巴戟天
- 连香树
- 美味牛肝
- 小红花
- 抽筋草
- 没药
- 化金丹
- 橘叶巴戟
- 扭筋草
- 小人参
- 铁扇子
- 网脉旋蒴苣苔
- 白榄根
- 干冬菜
- 缩砂蜜
- 秋牡丹根
- 牛尾泡
- 戟叶瓦韦
- 毒芹根
- 芸香
- 薯莨
- 杨梅树
- 毛黐头婆
- 一把伞
- 地柏叶
- 车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