鸐雉
《中华本草》:鸐雉
拼音注音
Dí Zhì
别名
翟、山雉、翟鸡、山鸡、鸐鸟
英文名
Long-tailed Pheasant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纲目》:翟,美羽貌。雉居原野,翟居山林,故得山名。大者为鹅。山鸡有四种,名同物异,似雉而尾长三、四尺者,翟雉也;似翟雉而尾长五、六尺,能走且鸣者,钨雉也,俗通呼为翟矣。其二则敝雉、锦鸡也。乔、翟皆勇健,自爱其尾,不入丛林,雨雪则岩伏木栖,不敢下食,往往饿死。故师旷云,雪封枯原,文禽多死。共肉皆美于雉。二十画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长尾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malicus reevesii(Gray)
原形态
长尾雉,体长约150cm。雉者羽色华丽。头和颈白色;自额贯眼以至后项,围以1道黑圈;眼下有一白斑。上体棕黄,各羽具黑色的狭缘;翼上覆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次级飞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 翼上覆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次级飞羽黑褐色,有白斑,羽端棕黄色;初级飞羽暗褐色,缀以白或棕色的斑点;尾羽20枚,中央2对特长,呈银白色,具多数黑色和栗色相并的横斑,羽缘转为桂红色。喉与胸间横亘黑带;胸与胁的羽白色,杂以黑斑,并有浓栗色的阔边;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均黑色。雌鸟羽色暗淡,尾短。虹膜红褐色;嘴短而坚,基部带绿脚短而健,脚、趾及爪均角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多林的高山中善奔驰与飞翔。常成群。食性为植物性,主要吃柏树种子、豆尖和蔬菜等。巢营于草丛或灌木丛中每窝产卵7-8枚,卵壳为油灰色或橄榄色。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北部及中部山区。
性味
味甘;性平;小毒
归经
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平喘。主气虚喘促;体虚乏力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或炙食。
注意
《食疗本草》:“食这发五痔。和荞麦面食之生肥虫。”
各家论述
1. 孟诜:主五脏气喘不得息,作羹食。2.《纲目》:炙食,补中益气。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落花生
- 大黄茎
- 甜瓜叶
- 色赤杨
- 篱栏网
- 红花寄生
- 铁脚草
- 多斑紫金牛
- 继木[檵木]
- 黄荆根
- 苏木蓝
- 水茴香
- 矮脚苦蒿
- 粉瘤菌
- 米麦麨
- 黄竹参
- 三角草
- 珍珠伞
- 山玉桂
- 滇山茶
- 药老
- 射鸡尾
- 马蹄草
- 金鱼藻
- 红叶树子
- 剪夏罗
- 单花鸢尾
- 鸱肉
- 伤寒头
- 落花生油
- 东北溲疏
- 獭肝
- 贯众
- 牛心果
- 柱果木榄叶
- 黄皮根
- 木槿
- 藏羚角
- 桑瘿
- 车前草
- 山乌桕叶
- 磨盘根
- 草地黄芩
- 蜗牛壳
- 羖羊角
- 杨梅根
- 催吐萝芙木
- 猫脚印
- 野毛金莲
- 沙七
- 赤地榆
- 兰花石参
- 柚根
- 三月花
- 七叶一枝花
- 桂叶素馨
- 马鬃蛇
- 大黄
- 苍山冷杉
- 赛番红花
- 吹风散
- 三果木皮
- 臭梧桐花
- 硬水黄连
- 尖连蕊茶根
- 葱白
- 硇砂
- 丝瓜子
- 土黄芩
- 大风药叶
- 水朝阳草
- 楠木
- 黄花菜子
- 川鄂山茱萸
- 鸭舌鱼鳖
- 南枳椇
- 泡掌筒
- 黑龙丝
- 山香圆
- 金丝藤
- 毛野丁香叶
- 虎耳还魂草
- 肉桂油
- 大麦
- 锦灯笼
- 盘龙参
- 三对叶丹参
- 竹(鼠留)子油
- 杭州荠薴
- 长刺卫矛
- 红粘谷子
- 蟾头
- 黄瓜子
- 蟾皮
- 白背枫
- 广西九里香
- 山麻雀
- 扶桑根
- 假地豆
- 补骨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