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菌
《中华本草》:帚菌
拼音注音
Zhǒu Jūn
别名
笤帚菌、红扫把
来源
药材基源:为珊瑚菌科真菌美丽枝瑚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maria formosa(Pers.ex Fr.)Quél.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子实体群生。分枝多,浅肉色至肉色,分枝末端柠檬黄色,高7-30cm,直径6-15cm,下部多叉分枝,常具纵向小皱纹,分枝末端圆钝或近尖削。菌柄3-6m高,直径2.5-6cm,基部浅灰白色。菌肉脆,白色或浅色,受伤后先变为红褐色,后变浅黑色,味苦。担子具4小梗。孢子长椭圆形,赭石色,略粗糙,具1-3个小油滴,(8-15)cm×(4-6)c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偶生于针叶林中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从美丽枝瑚菌孢子分离到蛋白质结合多糖(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药理作用
美丽枝瑚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及艾氏癌的抑制作用在60%-70%。
性味
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理气和胃。主胃气不舒;纳少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
注意
《滇南本草》:“多食令人气凝,少食舒气。”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花菜子
- 龟胆汁
- 珠儿参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鬼针草
- 白丁香
- 白云瓜梗
- 黑鸫
- 皱杓兰
- 高粱泡叶
- 白千层油
- 樟木钻
- 白牛胆根
- 卜芥
- 白叶花柴
- 子楝树叶
- 斑唇马先蒿
- 钩石斛
- 黄麻根
- 白僵蚕
- 展枝唐松草
- 衣鱼
- 白栎蔀
- 抱树莲
- 斑杖
- 竹叶防风
- 中华里白
- 黑参
- 接骨仙桃
- 迭裂黄堇
- 白花蛇头
- 高寒露珠草
- 白榔皮
- 变色红菇
- 高山柏
- 高粱根
- 黄鼠肉
- 黑石珠
- 樟梨
- 白牛胆
- 白千层皮
- 八角茴香
- 白花柴
- 黄麻叶
- 白叶不翻
- 钩钱草
- 扁藤
- 白叶瓜馥木
- 白杨树根皮
- 白果叶
- 斩妖剑
- 隔山香
- 八角枫叶
- 白粉藤
- 白粱米
- 白花灯笼
- 端哼
- 青荚叶茎髓
- 黄裙竹荪
- 过山消根
- 白花丹
- 总状土木香
- 白杨枝
- 扁竹根
- 革叶茴芹
- 短毛熊巴掌
- 白花藤
- 白地牛
- 北豆根
- 竹菌
- 白对节子叶
- 白皮
- 白花猪母菜
- 白花蛇目睛
- 钩凝菜
- 掌裂蟹甲草
- 沼地马先蒿
- 柘木白皮
- 黑顶卷柏
- 白花岩青兰
- 北鱼黄草
- 巴豆霜
- 白及
- 白常山
- 柏枝节
- 棕榈子
- 钉头果
- 白犁头草
- 八角香
- 等宽鳞毛蕨
- 樟树根
- 鬼灯笼根
- 白云瓜花
- 白叶藤
- 白绿叶
- 白花蛇舌草
- 斩龙剑
- 高原点地梅
- 白尼参
- 过塘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