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菌
《中华本草》:帚菌
拼音注音
Zhǒu Jūn
别名
笤帚菌、红扫把
来源
药材基源:为珊瑚菌科真菌美丽枝瑚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maria formosa(Pers.ex Fr.)Qué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maria formosa(Pers.ex Fr.)Qué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子实体群生。分枝多,浅肉色至肉色,分枝末端柠檬黄色,高7-30cm,直径6-15cm,下部多叉分枝,常具纵向小皱纹,分枝末端圆钝或近尖削。菌柄3-6m高,直径2.5-6cm,基部浅灰白色。菌肉脆,白色或浅色,受伤后先变为红褐色,后变浅黑色,味苦。担子具4小梗。孢子长椭圆形,赭石色,略粗糙,具1-3个小油滴,(8-15)cm×(4-6)c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偶生于针叶林中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从美丽枝瑚菌孢子分离到蛋白质结合多糖(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药理作用
美丽枝瑚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及艾氏癌的抑制作用在60%-70%。
性味
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理气和胃。主胃气不舒;纳少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
注意
《滇南本草》:“多食令人气凝,少食舒气。”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川山橙根
- 绿笋片
- 花脸细辛
- 南瓜七
- 大籽蒿
- 鹿藿根
- 番薯藤
- 睡菜
- 木兰寄生
- 天麻
- 花被单
- 手参
- 野牡丹子
- 棘刺花
- 鸟不企
- 半蒴苣苔
- 了哥王
- 剑皮树菌
- 绿珊瑚
- 撒发
- 化香树果
- 杜松
- 粉防己
- 鸡毛狗
- 芭蕉根
- 朝鲜梾木枝
- 老鸦胆根
- 地皮消
- 松毛火绒草
- 亮叶桦叶
- 石鲫
- 绿豆
- 雨蛙
- 侧耳
- 翠雀花
- 番木瓜
- 罗望子叶黄檀
- 美商陆
- 芡实根
- 信石
- 白药
- 蘡薁
- 斑茅
- 篦梳剑
- 桉叶
- 狭眼凤尾蕨
- 藏羚角
- 地乌
- 山珊瑚
- 鸡冠菜
- 地贵草
- 尖山橙
- 回回豆
- 川西小黄菊
- 七鳃鳗
- 芝麻壳
- 葱花
- 甘遂
- 卷柏
- 榆皮涎
- 禹白附
- 枫香树叶
- 羊齿天冬
- 三叶莲
- 黄花紫丹参
- 抚松乌头
- 摇钱树
- 红椿
- 三叶枫
- 小果栀子
- 地红子
- 泥炭藓
- 爬山猴
- 川楝子
- 麻油
- 白残花
- 土人参
- 红酸七
- 慈竹气笋
- 仰天钟根
- 褐粘褶菌
- 竹叶兰
- 山刺柏
- 土黄芩
- 冰糖
- 木虾公
- 头花杜鹃
- 上树咳
- 石瓜子莲
- 白胶香
- 砂漏芦
- 一枝蒿
- 一年蓬
- 小叶密花远志
- 硫化铅
- 羊角参
- 肿足蕨
- 芹花
- 曲枝天冬
- 小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