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妖剑
《中华本草》:斩妖剑
拼音注音
Zhǎn Yāo Jiàn
别名
真武剑、大石韦、老鹰七、大瓦韦、凤子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狭基巢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ttopteris antrophyoides(Christ)Ching[Asplenium antrophyoides Christ]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50-70cm。根茎短而直立,顶端与叶柄基部密被黑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全缘。叶簇生,辐射状生于根茎顶部,中空如鸟巢。叶柄极短或近于无柄,禾秆色,干后下面隆起为半圆形,上面有阔沟,基部两侧有狭翅;叶片厚纸质,两面无毛,带状披针形至带状倒披针形,长40-70cm,中部最宽处为5.5-6.5cm,先端锐尖呈短尾状,从中部向下逐渐变狭而长下延,全缘,有软骨质的边;中脉两面隆起,上面在中部以下有阔沟,侧脉通常分叉,斜向上,小脉先端和1条波状边脉相连。孢子囊群线形,长1.5-2.5cm,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上的上侧边,自小脉基部以上外侧达离叶边2/3,彼此接近,叶片中部以下不育;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100m的山地林中树干或石灰岩峭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主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风湿痹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大腿
- 钩钱草
- 空心莲子草
- 割舌罗
- 黄果茄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高山龙胆
- 隔山香
- 八目鳗
- 蝈蝈
- 鸡肠
- 秋枫
- 中华里白
- 灯笼草
- 竹叶防风
- 血参
- 粘人草
- 鸡冠草
- 鸡肚肠草
- 鸡冠菜
- 百两金
- 关白附
- 刮筋板
- 鲫鱼藤
- 桉油
- 蟋蟀
- 胆汁
- 虾子花叶
- 益母草
- 白花菜
- 蛤蜊粉
- 西南菝葜
- 鸡子黄
- 峨眉黄芩
- 白药子
- 斩龙草
- 狗舌草根
- 高寒露珠草
- 糠谷老
- 邪蒿
- 百眼藤
- 甘紫菜
- 苦楝寄生
- 高粱根
- 白龙头
- 高山柏
- 柘树果实
- 珠儿参
- 白蜡树皮
- 锈毛络石
- 野黄麻
- 帚菌
- 大过路黄
- 鹅肠菜
- 野棕
- 白花鬼针草
- 红牛皮菜
- 栲栗果壳
- 狗肾
- 甘草节
- 龟胆汁
- 血经草
- 皱杓兰
- 狗筋蔓
- 鸡爪芹
- 鹅血
- 鹅掌上黄皮
- 白钩藤
- 苦连翘
- 子楝树叶
- 高粱泡叶
- 鲫鱼胆
- 马耳草
- 安徽小檗
- 白鹤藤根
- 甘遂
- 展枝唐松草
- 鸡子壳
- 鹌鹑
- 黄桷皮
- 中华莛子藨
- 鹅首马先蒿
- 蠵龟血
- 血盘草
- 瓜子藤
- 钩石斛
- 鳗鲡鱼血
- 黄断肠草
- 阿魏侧耳
- 狗牙花
- 白龙穿彩
- 百齿卫矛
- 白蘑
- 蛾眉石凤丹
- 糖芥
- 西藏角蒿
- 狗胆
- 八节毛
- 柞木
- 马甲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