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果黄紫堇
《中华本草》:珠果黄紫堇
拼音注音
Zhū Guǒ Huánɡ Zǐ Jǐn
别名
念珠黄堇、念珠紫堇、胡黄堇。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珠果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speciosa Maxim.[C.pallida(Thunb.)Pers.var.speciosa(Maxim.)Kom.;C.maximowcziana Nakai]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挖,晒干。
原形态
珠果黄堇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无毛。主根长直。茎直立,自下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3-5cm;叶片轮廓狭卵形,长5-12cm,宽4-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5-7,末回裂片披针形至条形,下面略带白粉。总状花序顶生,长3-8cm,密集花8-18朵;苞片披针形,长5-8mm;萼片膜质,卵形,长约5mm,先端有缺刻;花冠黄色,长约20mm,距长8mm,末端钝圆。蒴果条形,长2-3.5cm,串珠状。种子扁球形,黑色,表面密生小凹点。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
化学成分
珠果黄堇全草含紫堇杷灵碱(corypall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咖坡明碱(ca-paurimine),咖坡任碱(capaurine),消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疮热疖;无名肿毒;角膜充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驳骨丹
- 龙眼根
- 犁头草
- 伸筋草
- 蝌蚪
- 地筋
- 鳐鱼胆
- 墨地
- 甜茶藤
- 小接骨丹
- 碎骨仔树
- 红千层
- 疬子草
- 玉芙蓉
- 黄荆根
- 紫苏
- 炮仗花
- 腹水草
- 硼砂
- 黑沙蒿根
- 毛花洋地黄
- 鸬鹚骨
- 鸭脚木根
- 山砂姜
- 罗浮柿根
- 过墙风
- 砂漏芦
- 六月雪叶
- 水茄冬子
- 骨碎补毛
- 盾翅藤
- 鱼腥草
- 鸡胆
- 大麻叶佩兰
- 五瓣寄生
- 海鳗
- 鹿靥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红寒药
- 小柿子叶
- 寒莓根
- 万寿菊花
- 木达地黄
- 鸟不企叶
- 紫珠叶
- 水冬瓜花
- 茜草根
- 鸨肉
- 番薯
- 云南油杉
- 宁油麻藤
- 山鸢尾
- 龙棕
- 良藤
- 蛇百子
- 挂金灯
- 柿饼
- 宁波溲疏
- 青稞
- 斑茅
- 斑叶堇菜
- 高山羊不吃
- 青通草
- 参条
- 回回蒜果
- 鼠尾粟
- 黄杨根
- 褐盖肉齿菌
- 木本胡枝子叶
- 黄接骨丹
- 鹿茸
- 葱汁
- 白常山
- 黄花稔
- 黄疸树
- 黄毛耳草
- 踏膀药
- 阔叶赤车使者
- 黄瓜藤
- 黄瓜
- 马鞍藤根
- 韩信草
- 还筒子
- 槐花
- 黄梢蛇
- 艾纳香根
- 土沙参
- 黄唇鱼心
- 黄栌
- 天荞麦根
- 黄牛毛藓
- 鲎胆
- 黄海葵
- 薄雪草
- 黄杨木叶
- 野兔脑
- 鹤虱风
- 黄泡子
- 鲃鱼
- 黄水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