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中华本草》:昙花
拼音注音
Tán Huā
别名
琼花、凤花、昙花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Haw.采收和储藏:6-10月花开后采收,置通风外晾干。
原形态
灌木状肉质植物,高1-2m。主枝直立,圆柱形,茎不规则分枝,茎节叶状扁平,长15-60cm,宽约6cm,绿色,边缘波状或缺凹,无刺,中肋粗厚,无叶片。花自茎片边缘的小窠发出,大形,两侧对称,长25-30cm,宽约10cm,白色,干时黄色;雄蕊细间仅几小时;花被管比裂片长,花被片白色,干时黄色,雄蕊细长,多数;花柱白色,长于雄蕊,柱头线状,16-18裂。浆果长圆形,红色,具枞棱有汁。种子多数,黑色。花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喜阴湿和多雾环境,不宜暴晒,不耐寒。资源分布:我国各地广为栽培,热带地区可栽培于庭院,一般只作盆栽,温带地区栽培于温室。
性味
甘;性平
归经
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养心安神。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崩漏;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
各家论述
《陆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昙花
拼音注音
Tán Huā
别名
琼花、凤花、金钩莲(《新中医药》9(6):50,1958)。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
原形态
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枝圆筒形,分杖扁平,绿色,叶状,边缘呈波状,中肋坚厚,无叶片。花大形,连筒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晚间开放,开放期短,仅数小时;花被筒长而柔弱,长13~15厘米,宽约1厘米,花开时筒部下垂,至中途又曲而向上;花被白色,干时黄色,下部的呈鳞片状,卵状矩圆形,长约3毫米,中部的萼片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厘米,上部的花瓣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雄蕊细长,多数成束;花柱白色,突出于雄蕊,柱头线状16~18裂。果实长圆形,红色,有汁。种子多敷,黑色。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园圃。
性味
《陆川本草》:"平,淡。"
功能主治
《陆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心胃气痛,吐血,最适于肺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花生衣
- 鼠曲草
- 连蕊茶
- 锦灯笼
- 牡丹三七
- 对节叶根
- 枳茹
- 银箔
- 榄仁树子
- 风毛菊
- 野鸡草
- 大叶矶松
- 川素馨
- 芦花
- 太白参
- 太白小紫菀
- 天目木姜叶
- 蜜蜂房
- 金光菊
- 金礞石
- 甜瓜花
- 卷心菜
- 野猪胆草
- 蘘荷花
- 翅果藤
- 阴香根
- 锦线镖
- 小粘药
- 女儿红叶
- 刺果甘草
- 土中闻
- 土阿魏
- 番荔枝叶
- 马桑树皮
- 甜茶藤
- 三筒管
- 草龙根
- 半边莲
- 待宵草
- 穿鱼藤
- 南板蓝叶
- 皂角菌
- 铧尖草
- 甜远志
- 獭骨
- 野鸦椿皮
- 川牛膝
- 金挖耳
- 土麦冬
- 酱
- 小火草
- 番石榴叶
- 乌鸦
- 萝卜防己
- 白沙糖
- 七叶一把伞
- 土茯苓
- 郎伞木
- 旋柄茄
- 千只眼
- 土色牛肝菌
- 天麻
- 山羊血
- 柘耳
- 驴头
- 红花苗
- 草灵芝
- 白石英
- 珍珠莲
- 半春莲
- 大头菜子
- 洋金花
- 尾花细辛
- 草香附
- 猫头鹰
- 五指毛桃
- 五月霜
- 土蜂
- 檀香油
- 大黄草
- 蚌
- 土草果
- 金棒锤
- 天脚板果
- 大泡通叶
- 猪大肠
- 莨菪叶
- 蕨
- 托盘
- 甜地丁
- 两面刺
- 天茄子
- 桂花跌打
- 五叶木通
- 戴星草
- 普洱茶膏
- 天香炉
- 毛叶柿叶
- 半枫荷叶
- 鬼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