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五加
《中华本草》:蜀五加
拼音注音
Shǔ Wǔ Jiā
别名
五加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蜀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Harms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取根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达4m;枝无南刺或节上有一至数个细长直刺。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3-12cm;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2-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无毛,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锯齿,侧脉约8对,上面不及下面明显;小叶柄长3-10mm,无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多数;总花梗长3-10cm;花梗长0.5-2cm;花白色;萼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花柱宿存。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地海拔1000-3200的灌木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鲨鱼骨
- 方解石
- 鼠胆
- 番木瓜
- 霜红藤
- 黍根
- 鳝鱼头
- 鳝鱼皮
- 蜀羊泉
- 酸藤果
- 鳝鱼血
- 鼠尾草
- 鼠标蛇
- 毛冬瓜叶
- 蜀漆
- 榧花
- 番荔枝根
- 食盐
- 三品一枝花
- 方叶五月茶
- 梵天花
- 梵天花根
- 蜀葵子
- 蜀葵根
- 牛筋条
- 牛西西
- 牛角藓
- 牛耳枫
- 独叶山兰
- 牛鼻栓
- 鸟巢菌
- 五除叶
- 山慈姑花
- 稻谷芒
- 硇砂
- 蟾头
- 牛戳口
- 稻芽
- 牛心果
- 五星蒿
- 菖蒲叶
- 尾花细辛
- 凤眼果壳
- 白马骨
- 佛手柑根
- 跌打老
- 蟾酥
- 枫柳皮
- 牛奶树
- 滇南千里光
- 耐冬果
- 独龙
- 牛奶莓
- 豆麻
- 草本水杨梅
- 稻草
- 浮小麦
- 娃娃鱼
- 百合花
- 钓竿柴
- 牛蒡
- 牛角腮
- 椴叶独活
- 岩泽兰
- 白鸡肫
- 闹狗药
- 短柄枹栎虫瘿
- 番石榴果
- 短穗兔耳草
- 尾叶山柑
- 鲨鱼翅
- 浮萍
- 番荔枝
- 蛇退
- 糯米团
- 白鱼尾果
- 酸浆
- 酸模叶橐吾
- 草灵芝
- 匐地龙
- 钓兰
- 百解马兜铃
- 短瓣女娄菜
- 短枝六道木
- 茶油
- 白鱼尾
- 莼菜
- 沙地柏
- 鲥鱼
- 五叶壁藤
- 盾翅藤
- 短萼蜂斗草
- 榧根皮
- 短柱梅花草
- 蝶毛菌
- 草石蚕
- 南瓜根
- 藏菌陈
- 百脉根
- 短柄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