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
《中华本草》:灰树花
拼音注音
Huī Shù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rus frondosus(Dicks.)Fr.[Boletus frondosus Dicks.]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子实体成熟时采收,除去柄蒂部及杂物,晒干。
原形态
贝叶多孔菌 子实体有柄或近无柄,柄可多次分枝,形成一丛覆瓦状的菌盖,直径可达40cm以上。菌盖半圆形、扇形至匙形,宽2-7cm,厚2-7mm,肉质或半肉质;盖面灰色,干后灰褐色,有细纤毛或绒毛,渐脱落至光滑,无环纹;盖缘波状,薄而锐。菌柄短或长,有分枝,扁柱状,与盖面同色,侧生。菌管白色,下延,管厚2-3mm;管口面白色;管口圆形、近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2-3个。菌肉白色或近白色,纤维状肉质,厚达2mm。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5-6)μm×(3.5-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树干上或木桩周围。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1.性状鉴别 子实体覆瓦状丛生,有柄或近无柄。菌盖扇形或匙形,宽2-7cm,厚1-2mm。表面灰褐色,较光滑,有时可见短茸毛;孔面白色至淡黄色,密生延生的菌管,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不平坦。气腥,味微甘。[br]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或浅灰黄色。菌丝偶见分枝,壁薄,有横隔,无锁状联合,直径5.5-10μm。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直径3.5-6μm。
化学成分
含多糖。尚含微量钙、镁、汞等。
性味
甘;平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成小片。60-80℃烘干或晒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补虚扶正。主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后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垂珠花
- 猴闼子
- 刺榆叶
- 灰绿水苎麻
- 刺榆皮
- 垂丝海棠
- 山东肿足蕨
- 海茄子
- 山水芹菜
- 山油柑叶
- 还筒子
- 环纹苦乳菇
- 刺梨叶
- 石斑鱼
- 茳芒
- 刺桐叶
- 水火麻
- 火索麻
- 琥珀
- 蒟酱叶
- 环草石斛
- 山檨叶泡花树
- 菊架豆
- 滑背草鞋
- 滑背草鞋根
- 灰蓟
- 刺梨花
- 山胡椒
- 灰凤梨
- 火绒草
- 箭杆七
- 山棯叶
- 山棯子
- 甘蔗
- 海仙花
- 白茅根
- 刺竹叶
- 水虱草
- 半支莲
- 榛子花
- 紫薇花
- 松橄榄
- 红木子
- 刺桐花
- 指甲兰
- 水红木花
- 枳椇子
- 多苞糙苏
- 吹风藤
- 山一笼鸡
- 红花雪莲花
- 刺榆
- 火头根
- 水毛花
- 荚蒾根
- 眼子菜根
- 宿根亚麻
- 红母猪藤
- 牛扁
- 唇香草
- 猪仔笠
- 芨芨草花
- 石首鱼
- 水马桑
- 云南铁丝莲
- 蝈蝈
- 环维黄杨星D
- 椎连栎
- 湖北桑寄生
- 燕窝
- 红旱莲
- 水晶兰
- 衡州乌药
- 红郎伞
- 猪脬
- 山羊参
- 山丹
- 槐耳
- 海金沙草
- 薅田藨
- 刺通草
- 滑石
- 刺梨
- 垂盆草
- 菊花
- 菊苣根
- 刺玫花
- 海豘鱼
- 吹火筒
- 绛梨木根
- 山橙叶
- 海蜇
- 浆水
- 海金沙
- 丛枝蓼
- 刺李
- 刺子莞
- 石蒟
- 槲皮
- 红橡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