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
《中华本草》:槐叶
拼音注音
Huái Yè
英文名
Leaf of Japanese Pagodatree
出处
出自于《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ora japonica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槐 落叶乔木,高8-20m。树皮灰棕色,具不规则纵裂,内皮鲜黄色,具臭味;嫩枝暗绿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细毛,皮孔明显。奇数现状复叶,互生,长15-25cm,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7-15,柄长约2mm,密生白色短柔毛;托叶镰刀状,早落;小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3cm,先端渐尖具细突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背面优生白色短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cm;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脉微紫,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雄蕊10,分离,不等长;于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种子1-6颗,肾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于屋边、路边。资源分布: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化学成分
含少量芸香甙(rutin)。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肝;胃经
功能主治
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杀虫。主小儿惊痫;壮热;肠风;尿血;痔疮;湿疹;疥癣;痈疮疔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汁涂、捣敷。
复方
①《食疗本草》:主邪气,产难,绝伤。 又主瘾疹,牙齿诸风疼。②《日华子本草》: 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③《滇南本草》: 阴干为末,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痔疮疼痛,脓血不止,灯草煎汤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槐叶
拼音注音
Huái Yè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的叶片。春、夏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含芸香甙痕量~4.48%(一说6.4%)。
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②《纲目》:"苦,平,无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厥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治惊痫,壮热,肠风,溲血,痔疮,疥癣,湿疹,疔肿。
①《食疗本草》:"主邪气,产难,绝伤。又主瘾疹,牙齿诸风疼。"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
③《滇南本草》:"阴干为末,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痔疮疼痛,脓血不止,灯草煎汤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霍乱吐泻,心烦闷乱:甘草一分(炙微赤,锉),槐叶一两,桑叶一两。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盘,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
②治痔、下血、肠风,明目:嫩槐叶一斤。碾作末,煎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慢性湿疹:新鲜槐叶置沸水中冲洗净,捣烂如泥状,先用开水洗净患部,将槐叶泥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更换一次。(《中医杂志》(5):39,1959)
④治鼻窒,气息不通:槐叶五升,葱白(切)一升,豉一合。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千金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楸叶
- 奶椎
- 虎杖叶
- 黑色鳞毛蕨根
- 圆瓣冷水花
- 野冬青皮
- 山郎木叶
- 岩梭花
- 夜合花
- 山野扁豆
- 六月雪叶
- 荔枝壳
- 奶浆参
- 亚黑管菌
- 万年藓
- 圆果罗伞
- 岩扫把
- 岩丸子
- 宜昌荚蒾
- 球花紫云英
- 圆柏叶
- 海藻石
- 岩蜈蚣
- 唢呐花
- 芦竹沥
- 菝葜叶
- 圆叶千金藤
- 猫肝
- 夜来香
- 丽江青木香
- 香桂皮
- 密陀僧
- 龟版胶
- 黄泥菜
- 阴阳枫
- 大叶酸藤
- 元宝草
- 香艾
- 岩松
- 岩石松
- 黄竹参
- 草香附
- 虫蚁菜
- 圆叶娃儿藤
- 滑石粉
- 黄芩
- 乌鸦翅羽
- 制草乌
- 斩妖剑
- 叶底珠
- 石芫茜
- 石上莲
- 法罗海
- 叩头虫
- 橙子
- 芋叶
- 盾叶薯蓣
- 地棠花
- 石楠
- 篦子三尖杉
- 莿(木冬)
- 猴接骨草
- 茼蒿
- 黄龙藤叶
- 柞木叶
- 藏报春花
- 白花蛇目睛
- 蝲蛄石
- 老鸦胆叶
- 蜡梅花
- 梵天花
- 七叶一枝花
- 大红毛叶
- 金丝梅
- 川贝母
- 青藤
- 巴豆叶
- 柳穿鱼
- 毛莸
- 野决明
- 昆明鸡血藤根
- 女贞皮
- 拦路虎
- 牡蒿根
- 长叶紫珠
- 锦鸡儿
- 山慈菇
- 荞麦七
- 灵猫肉
- 野苦瓜
- 鸱肉
- 布朗耳蕨
- 番红花
- 糙壳菱蟹
- 芒种花
- 蛤蚧
- 白杨树
- 假耧斗菜
- 蛇退
- 黄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