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卵
《中华本草》:海鳗卵
拼音注音
Hǎi Mán Luǎ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将卵取出,晒干。
原形态
海鳗,体长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50cm以上,大者长100cm以上重达10-20kg以上。头尖长。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钩状。眼大,近圆形,眼间隔微隆起。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圆形,口大,上颌突出,略长于下颌,两颌牙强大而锐利,均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颌有8-16个;下颌为6-7个,下颌外行牙不向外倾斜。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1小尖牙。鳃孔宽大。肛部位于体中部偏前。体光滑无鳞。侧线孔明显。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鳍无腹鳍。背、臀在后方和尾鳍连接。体背侧银灰色。大型个体暗褐色。腹侧乳白色。背、臀、尾鳍边缘均黑色,胸鳍灰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底质为江泽沙泥或岩礁的海区,一般水深50-80m。食性贪,常以虾、蟹、鱼类及头足类为食。产卵期在4-7月;南海于6-7月,怀卵量100万万粒,卵球形,径1.6-1.7mm。仔稚鱼发育过程中能变态。有季节性回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鳗于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主体虚赢弱;肝硬化;脂肪肝;神经衰弱;贫血
用法用量
内服:焙黄研末,6-12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虾蟆脑
- 昆布
- 荷秋藤
- 密花树
- 梨木灰
- 虎耳兰
- 木天蓼子
- 毛杨梅根皮
- 转心莲
- 黄杞叶
- 梅花刺根
- 白花甜蜜蜜
- 海韭菜
- 野灯草
- 乌梅
- 越西川木香
- 白豆蔻壳
- 桂皮紫萁
- 五龙皮
- 蜘蛛抱蛋
- 红花酢浆草
- 松花
- 山楂叶
- 长萼猪屎豆
- 射尿(虫另)
- 退血草
- 海蟑螂
- 一味药
- 箭杆风
- 瘤孢地菇
- 黄断肠草
- 青粱米
- 翅柄铁线蕨
- 枫香脂
- 黄瓜叶
- 菱叶山蚂蝗
- 皱叶变豆菜
- 银毛委陵菜
- 白鹇
- 长毛柃叶
- 大蕉皮
- 榉树叶
- 八角莲
- 山狸子骨
- 黄花参
- 山木通
- 大蛇药
- 金银花露
- 还筒子
- 水毛花
- 野京豆
- 广东万年青
- 水禾麻
- 栓皮栎
- 忽布筋骨草
- 柳叶见血飞
- 排钱树
- 栗树根
- 天蓝苜蓿
- 东风螺
- 苦草
- 飞机草
- 白头翁
- 柿子
- 虎肾
- 接气草
- 柳穿鱼
- 核桃叶
- 毛杨梅皮
- 芝麻壳
- 猕猴桃枝叶
- 石瓜子莲
- 青蟹
- 七角白蔹
- 山羊耳
- 制川乌
- 红毛蛇
- 油棕根
- 芨芨草
- 毛节兔唇花
- 铁粉
- 黄练芽
- 黑藁本
- 花拐藤根
- 美丽桐
- 臭梧桐子
- 枫树
- 丽萼熊巴掌
- 博落回
- 银杏叶
- 蜥蜴
- 荠宁
- 通脉丹
- 毛枝卷柏
- 银鲛
- 锈叶野牡丹
- 野香茅
- 黄杨木叶
- 猕猴桃
- 桦叶葡萄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