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根
《中华本草》:山楂根
拼音注音
Shān Zhā Gēn
英文名
Howthorn Roo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野山楂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2.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
原形态
1.山里红 落叶乔木,高达6m。枝刺长1-2cm,或无刺。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叶片阔卵形或三角卵形稀菱状卵形,长6-12cm,宽5-8cm,有2-4对羽状裂片,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有光泽,下面沿叶脉被短柔毛,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伞房花序,直径约4-6cm;萼筒钟状,5齿裂;花冠白色,直径约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圆形;雄蕊约20,花药粉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径可达2.5cm,深红色,有黄白色小斑点,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下一圆形深洼;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棱,向内面侧面平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2.山楂 本种与山里红极为相似,仅果形较小,直径1.5cm;叶片亦较小,且分裂较深。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山楂生于海拔100-1500m的溪边、山谷、林缘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1.山里红 分布于华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南等地。
性味
甘;平;无毒
归经
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积和胃,止血,祛风,消肿。主食积;痢疾;反胃;风湿痹痛;咯血;痔漏;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1.《纲目》:消积。治反胃。2.《分类草药性》:消中膈之气,去肉积。3.《浙江民间草药》:祛风活血。治关节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山楂根
拼音注音
Shān Zhā Gēn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山楂"条。
性味
《分类草药性》:"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消积,祛风,止血。治食积,痢疾,关节痛,咯血。
①《纲目》:"消积。治反胃。"
②《分类草药性》:"消中膈之气,去肉积。"
③《浙江民间草药》:"祛风活血。治关节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①治消化不良,小儿食积:野山楂根、果各四钱,车前草三钱。水煎服。
②治关节痛:山楂根、紫藤根、活血龙、桂枝、络石藤、忍冬藤各三至五钱。煎汁冲酒服。
③治肺结核咯血:野山楂根一至二两,水煎汁,再用白茅花三至五钱,烧灰,以药汁冲服。(①方以下出《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细菌性痢疾:山楂根五钱,小果蔷薇(七姊妹)根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术
- 落葵子
- 指天椒
- 大红菇
- 苦芥
- 毛大丁草根
- 野花椒
- 路旁菊
- 蝈蝈
- 药芹菜根
- 湖北海棠
- 木蝴蝶
- 冬瓜子
- 刺山茶果
- 华南实蕨
- 盘龙参
- 鳆鱼
- 水飞蓟
- 蕨麻草
- 毛蕊花
- 牛西西
- 横经席
- 石上柏
- 梧桐根
- 牛儿藤
- 粟米草
- 狗骨柴
- 野薴麻
- 披针叶毛茛
- 紫萁贯众
- 绒仙人球
- 錾菜
- 地肤苗
- 麦撇花藤
- 鹈鹕油
- 虎掌南星
- 臭黄皮
- 消石
- 飞机草
- 亮叶桦
- 毛黄堇
- 蟋蟀
- 金果榄
- 假菠萝
- 百眼藤
- 白矾
- 黄羊肉
- 地丁
- 单花金丝桃
- 催乳藤
- 葱汁
- 大画眉草花
- 小青杨
- 紫薇根
- 十大功劳根
- 石蕊
- 滇山茶
- 刺梨叶
- 江蓠
- 南粤马兜铃
- 宜昌荚蒾叶
- 大一枝箭
- 石寄生
- 竹菌
- 盾果草
- 红皮云杉
- 蜈蚣
- 雷五加
- 畲山羊奶子
- 云苔草
- 凤凰衣
- 核桃仁
- 多足蕨
- 慈姑
- 广东金钱草
- 细叶桉叶
- 排钱草根
- 郁李仁
- 云南莲座蕨
- 拿虎
- 金刚刺
- 黄茶根
- 单面针
- 汉中防己
- 四川山矾
- 石楠
- 元元草
- 小岩白菜
- 小蒜
- 绣线菊子
- 淡竹根
- 烧伤藤
- 木竹子油
- 小果千金榆
- 香薷
- 芦竹根
- 枸橘
- 锅焦
- 秋海棠茎叶
- 树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