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楞筋骨草
《中华本草》:三楞筋骨草
拼音注音
Sān Lénɡ Jīn Gǔ Cǎo
英文名
All grass of Highstalk Razorsedge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leria terrestris(L.)Fassett[Zizania terrestris L.;S.elata Thw;S.doederleiniana Bockl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高秆珍珠茅,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状茎木质,被紫色鳞片。秆散生,三棱柱形,直径4-7mm。叶线形,长30-40cm,宽6-10mm,基部叶鞘先端具3齿,中部的具宽翅。圆锥花序由顶生和1-3个相距稍远的侧生圆锥花序组成,序轴被短毛,支圆锥形,长3-4mm,紫褐色,单性;雄小穗鳞片长2-3mm;雌小穗生于分枝基部,鳞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mm,有绿色龙骨状突起;雄花有3雄蕊;雌花子房有柱头3。小坚果球形,淡褐色,表面有4-6多角形网纹,横纹上有断续的褐色短硬毛;下位盘3浅裂,黄色,直径约1.8mm,边缘反折。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田边、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透疹。主风湿痹痛;瘫痪;跌打损伤;小儿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三楞筋骨草
拼音注音
Sān Lénɡ Jīn Gǔ Cǎo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夏、秋季采全草,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状茎木质而匍匐,被紫色鳞片,秆散生,三棱形。叶线形,长30~40厘米,宽6~lO毫米,稍粗糙;叶鞘纸质,近秆基部的鞘紫红色,鞘端有裂齿3,无翅,在秆中部的鞘具1~3毫米宽的狭翅;叶舌半圆形而短,被紫色髯毛。圆锥花序由顶生和1~3个相距梢远的侧生枝圆锥花序组成;花序轴与分枝被疏柔毛;小苞片刚毛状;小穗多数,单生,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紫褐色,单性;雄小穗鳞片厚膜质,下部的几片具龙骨状突起,有锈色条纹;雄花具雄蕊3枚;雌小穗常生于分枝基部,鳞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雌蕊柱头3裂。小坚果球形或近卵形、钝三棱形,先端微尖,白色或淡褐色,表面具四至六角形的网纹,被微毛。抽穗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路旁、山坡等干燥或潮湿的地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除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筋骨痛,瘫痪、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楞筋骨草
拼音注音
Sān Lénɡ Jīn Gǔ Cǎo
别名
高杆珍珠茅
来源
莎草科三楞筋骨草Scleria terrestris (L.)Foss.[S. elata Thw.],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除风湿,通经络。主治风湿筋骨痛,瘫痪,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两,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老虎
- 石菖蒲花
- 山樱桃
- 青兔耳风
- 石栗叶
- 山棯根
- 山珊瑚
- 山稗子根
- 石斛
- 青棉花藤
- 山腊梅
- 三叶青
- 雀舌豆
- 青兰
- 石凤丹
- 山脚麻
- 青蒿根
- 石寄生
- 石防风
- 三叶崖爬藤
- 三花枪刀药根
- 山狸子肉
- 山臭草
- 石榴皮
- 石榴花
- 三羽叉蕨
- 丝瓜
- 石仙桃
- 青羊肝
- 石蜡红
- 石蝉草
- 山橙
- 青羊角
- 石刷把
- 升药
- 升麻
- 青鱼胆
- 石萝藦
- 三尖杉
- 山毛藓
- 山芹
- 石栗子
- 伞杨
- 青蒿子
- 三条筋
- 山牵牛
- 青杠膏
- 丝棉木
- 山竹子
- 青荚叶茎髓
- 三朵云
- 山百足
- 三叶鬼针草
- 石蚕
- 三面刀
- 石刁柏
- 青蒿囊虫
- 石栗
- 石椒草
- 石苁蓉
- 升药底
- 山芝麻
- 鸲鹆
- 山沉香
- 山百部
- 伞梗虎耳草
- 山核桃
- 山楂木
- 丝点地梅
- 三叶铜钱草
- 山白果根
- 石决明
- 三头灯心草
- 山椒根
- 钱针万线草
- 雀梅藤根
- 黔羊蹄甲
- 石蝴蝶
- 三叶委陵菜
- 雀舌草
- 三角风
- 山皮条
- 山矾
- 丝线吊芙蓉
- 石南藤
- 丝绵
- 石帆
- 石珠
- 山狸子骨
- 青葙
- 伸筋藤
- 石枫药
- 麒麟吐珠
- 青蛙胆
- 三叶豆
- 三翅铁角蕨
- 青粱米
- 青蛙
- 三叶枫
- 山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