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皮条
《中华本草》:山皮条
拼音注音
Shān Pí Tiáo
别名
金雀花
英文名
Root of Szechwan Indigo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四川木兰的根或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 szechuensis Crai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四川木兰 小灌木,高约2.5m。茎直立,幼枝密被白色伏贴丁字毛,不久即脱落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5mm;托叶披针形,长达2.5mm;奇数羽状复叶长10cm;小叶9-13片,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2mm,宽4-8mm,先端钝圆或凹入,有小短洒,基部钝圆或楔形,两面被白色丁字毛。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0cm,有花约30朵;花萼钟形,5齿裂;蝶形花冠红色,长约9.5mm;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粟褐色,长达4cm,内有种子数颗。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500m处的山地荒野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苦;微温
归经
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清热解毒。主胃脘痛;肚腹冷痛;胸膈胀满;肺痨发热;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宽中理气,解郁,除疮毒。治肚腹冷痛,胸膈气胀,痨热,疮毒。2.《贵州药植目录》:全株:止咳,利尿。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山皮条
拼音注音
Shān Pí Tiáo
别名
金雀花(《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四川木蓝的根或全株。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小灌木,高1米。幼枝密生白色伏贴毛,后即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2~4.6厘米,小叶7~11枚;小叶对生,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2毫米,阔4~8毫米,先端钝圆或凹入,有小突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全缘,两面具白色伏贴毛;小叶柄甚短。总状花序腋生,长5厘米;花蝶形,红色。荚果细长。花期初夏。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荒地。分布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辛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宽中理气,解郁,除疮毒。治肚腹冷痛,胸膈气胀,痨热,疮毒。"
②《贵州药植目录》:"全株:止咳,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炙红芪
- 磨盘根
- 蝙蝠葛根
- 石鮅鱼
- 金花菜
- 卷毛婆婆纳
- 鸢胆
- 瓮菜癀
- 草原老鹳草
- 匙叶伽蓝菜
- 阿里红
- 菊花根
- 蕨
- 琉璃草果实
- 花叶矮沱沱
- 金榭榴
- 古钩藤
- 翅茎蜂斗草
- 菱叶
- 海螵蛸
- 山姜花
- 珍珠菜
- 舞草
- 刺瓜
- 火腿
- 大叶樟
- 露蜂房
- 绒毛粉背蕨
- 矮脚罗伞
- 红石耳
- 益母草
- 万年柏
- 蓝茶
- 石仙桃
- 大金银花
- 沙地柏
- 鸱头
- 桃金娘
- 花苜蓿
- 大枣
- 列当
- 桑椹
- 一口红
- 蔓草虫豆
- 牛奶树子
- 秋木瓜
- 地麻黄
- 黄栌
- 鼹鼠
- 大黄茎
- 高山龙胆
- 跳八丈
- 虎头兰
- 淡味当药
- 伤寒草根
- 鱼肝油
- 飞天蠄蟧
- 狗牙根
- 胡枝子根
- 石榴花
- 瓠子
- 兰草
- 双花堇菜
- 大皮消
- 大荨麻
- 偏叶白齿藓
- 小口小金发藓
- 河豚子
- 锥栗果壳
- 伞花马钱
- 榛蘑
- 烧伤藤
- 滑背草鞋根
- 碎兰花根
- 槐根
- 指天椒
- 南枳椇
- 枳椇木皮
- 欧泽芹
- 六曲
- 鹅绒藤
- 菱叶山蚂蝗
- 鬼目
- 五凤朝阳草
- 漆叶
- 黍米
- 一品红
- 绵参
- 三铃子
- 除虫菊
- 梅花草
- 金线风
- 栾樨
- 麻口皮子药
- 重楼
- 紫背菜
- 黑草
- 藕蔤
- 肿节风
- 山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