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毛菊
《中华本草》:绢毛菊
拼音注音
Juàn Máo Jú
别名
空桶参、空洞参、空空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oseris gillii (S. Moore) Stehb. [Crepis gillii S. Moore; C.hookeriana C.B.Clarke non Ball.;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采收和储藏:秋季花开时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
绢毛菊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锥形。茎直立而短,高15-30cm。叶披针形,在高大植株中长可达10cm,宽可达2.5cm,但在短小植株中,长仅2cm,宽2-3mm,叶先端急尖,基部下延为叶柄,边缘羽状裂或具锯齿。头状花序,密集于茎端成圆柱形,通常有棕色长柔毛;总苞片长9-14mm,外层总苞片2枚,线形,内层总苞片4枚;花全部舌状,舌片黄色而基部带黑色,舌片先端5齿裂,筒部长3.5-6mm。瘦果长圆形,冠毛基部草黄色或近白色,长11-2mm。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900-5500m的高山草菊、砾石山坡、灌丛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性味
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疮疖肿毒;乳腺炎;风湿痹痛;衄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3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罗锅底
- 雪乌
- 大风药
- 三朵云
- 蜡梅花
- 串铃草
- 美丽鳞毛蕨
- 囊距翠雀
- 黄石脂
- 建神曲
- 黄水藨叶
- 穿山甲
- 分心木
- 石蒜
- 山黑柳
- 白簕枝叶
- 金线风
- 五眼果树皮
- 牛奶浆
- 一把蔑
- 防已
- 石龙刍根
- 罐嘴菜
- 狭穗鹭兰
- 密花山矾
- 晕药
- 刺菱
- 肥皂核
- 药茴香
- 人尿
- 矩叶酸藤果
- 郁金香
- 土密树
- 盘龙参
- 铁丝七
- 大红青菜
- 灯笼草
- 羊肉
- 酸枣根
- 重楼
- 箭杆杨
- 地梢瓜
- 雪上一枝蒿
- 盐麸子根
- 狭萼半边莲
- 郁金香根
- 紫茉莉根
- 对叶林根
- 空心莲子草
- 岩乌头
- 白鹤灵芝
- 红花鹅掌柴
- 辣椒头
- 胡颓子
- 蝴蝶暗消
- 阔叶垂头菊
- 黄明胶
- 虎耳草
- 廉姜
- 鸢胆
- 桃金娘
- 秀丽野海棠
- 灯油藤子
- 油草
- 朝鲜崖柏
- 大毛桐子根
- 小接筋草
- 石刁柏
- 吉笼草
- 千打锤
- 松节
- 无患树蔃
- 糯米条
- 铜骨七
- 异株百里香
- 九头青
- 独叶一枝花
- 水锦树
- 连香树
- 波罗蜜树液
- 芦根
- 黄花绿绒蒿
- 小果卫矛
- 霜红藤
- 龙涎香
- 制草乌
- 山水芹菜
- 螺蛳
- 血桐
- 铅丹
- 牡荆子
- 竹蠹虫
- 竹节三七
- 青香藤
- 铁落
- 脓见愁
- 苜蓿根
- 广东耳草
- 南岭黄檀
- 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