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毛菊
《中华本草》:绢毛菊
拼音注音
Juàn Máo Jú
别名
空桶参、空洞参、空空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oseris gillii (S. Moore) Stehb. [Crepis gillii S. Moore; C.hookeriana C.B.Clarke non Ball.;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采收和储藏:秋季花开时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
绢毛菊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锥形。茎直立而短,高15-30cm。叶披针形,在高大植株中长可达10cm,宽可达2.5cm,但在短小植株中,长仅2cm,宽2-3mm,叶先端急尖,基部下延为叶柄,边缘羽状裂或具锯齿。头状花序,密集于茎端成圆柱形,通常有棕色长柔毛;总苞片长9-14mm,外层总苞片2枚,线形,内层总苞片4枚;花全部舌状,舌片黄色而基部带黑色,舌片先端5齿裂,筒部长3.5-6mm。瘦果长圆形,冠毛基部草黄色或近白色,长11-2mm。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900-5500m的高山草菊、砾石山坡、灌丛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性味
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疮疖肿毒;乳腺炎;风湿痹痛;衄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3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貒膏
- 苏木蓝
- 野海椒
- 贯众
- 行夜
- 芒消
- 问题特
- 细叶黄杨
- 矮脚苦蒿
- 豪猪肉
- 水茄冬叶
- 大红毛叶
- 山杜仲
- 木瓜
- 马皮
- 柴胡叶链荚豆
- 虉草
- 阔叶赤车使者
- 苣荬菜
- 鸡麻
- 团叶槲蕨
- 大火草根
- 马槟榔
- 橘络
- 胡桐泪
- 绿萼梅
- 波缘假瘤蕨
- 黄桷树根疙瘩
- 牛奶树
- 山合香
- 苦壶卢子
- 剪夏罗
- 通骨消茎叶
- 小连翘
- 九眼独活
- 排钱草
- 麦冬
- 白车轴草
- 红母鸡草
- 红楠皮
- 藤梨根
- 柱果木榄叶
- 贝齿
- 金背枇杷
- 熊蕨根
- 一扫光
- 牛心果
- 榔榆茎
- 山高粱
- 雷公七
- 绿玉树
- 黄皮叶
- 白豆
- 长管香茶菜
- 飞天蠄蟧
- 鸡翎草
- 蜻蜓兰
- 木馒头
- 橘红珠
- 毛叶轮环藤
- 白花蛇头
- 高原鸢尾子
- 鲨鱼皮
- 木天蓼
- 春尖油
- 异叶青兰
- 象骨
- 野核桃油
- 枇杷木白皮
- 山豆根
- 辫子草根
- 白云瓜叶
- 光亮密网蕨
- 赛金刚
- 香花刺
- 八宝镇心丹
- 锡矿
- 鲎壳
- 老鼠耳
- 假葡萄
- 红血藤
- 檵花
- 皮袋香
- 野鸦椿根
- 地钱
- 还阳草
- 逆阿落
- 鸊鷉
- 红花
- 篱天剑
- 桃叶
- 牛蒡
- 海狸香
- 臭梧桐子
- 长白楤木
- 鱼眼草
- 铁树果
- 山姜
- 野草香
- 羊七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