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草
《中华本草》:蜂窝草
拼音注音
Fēnɡ Wō Cǎo
英文名
Herb of Ceylon Leucas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绉面草及蜂果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as zelanica (L.) R.B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全株被绒毛,茎四棱形,具的沟槽。叶对生;叶柄长约0.5cm,密被刚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5-5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狭长,边缘疏生圆齿状锯齿,侧脉3-4对,上面微凹,下面稍突出。轮生花序生于叶腋内,小圆球状,花白以;花萼管状钟形;花冠管藏于萼内,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下唇较上唇长一倍,下唇呈3裂,中裂片椭圆形;雄蕊4,花丝丝状,具须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浇后留下很多残存的花萼,形如蜂窝。小坚果椭圆状近三棱形,粟褐以,有沟泽。花、果期一年国上季。一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呈四棱形,具沟槽,有刚毛,常有分枝。叶线形或长圆状线形,叶缘生有粗圆齿,两面有糙毛,侧脉约3对;叶柄极短或无柄,密被刚毛。轮伞花序生有糙毛,偶脉约3对;叶柄极短或无柄,密被刚毛。轮伞花序生于枝顶,圆球状,多花密集,密被刚毛;花萼管状;萼口偏斜;花冠白色,略长于萼筒,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下唇呈2裂状,中裂片长而大;雄蕊4,花丝扁平,花药卵圆形,2室叉开。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褐色,光滑。花、果期一年四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砂、壤质的滨海地、田边、路旁及向阳坡地或杂草丛中。生于田边、旷野等潮湿之处或砂质壤土杂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78cm,表面具纵槽,有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褐毛。轮伞花序;花萼筒状钏形。小坚果椭圆状三棱形。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糖甙[1],蜂巢草内酯(leucolac-tone),谷甾醇(sitosterol_,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3]。种了油中含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4] 。
药理作用
蜂窝草氯仿和乙醚提取物对石膏状小孢子菌和石膏状发癣菌有抗真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国5mg/ml,蜂窝草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杀菌作用[1]。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止咳;明目;通经。主感冒;头痛;哮喘;百日咳;咽喉肿痛;牙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讹诈盲;蜂窝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驱风解表, 止咳化痰。治感冒,咳嗽,风火牙痛,肠胃不适,百日咳。2.《文山中草药》:解表止咳,明目通经。治感冒,头痛,身痛,支气管哮喘,闭经,消化不良,夜盲症。3.《广西药植名录》:治疥癣,皮肤病。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蜂窝草
拼音注音
Fēnɡ Wō Cǎo
别名
蜂巢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绣球防风(《文山中草药》)。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绉面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全株有绒毛。茎四棱形,多分枝。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边缘有粗齿。花白色,轮生于叶腋内;花冠管藏于萼内,肢2唇形,上唇短,直立,内陷,被长柔毛,下唇3裂;雄蕊4,上举;花落后留下很多残存的花萼,形如蜂窝。小坚果卵形,钝头。
生境分布
生于村边,路旁、荒野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
功能主治
解表,止咳,通经,明目。治感冒,咳嗽,哮喘,百日咳,闭经,夜盲症,疥癣。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驱风解表,止咳化痰。治感冒,咳嗽,风火牙痛,肠胃不适,百日咳。"
②《文山中草药》:"解表止咳,明目通经。治感冒,头痛,身窟,支气管哮喘,闭经,消化不良,夜盲症。"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疥癣,皮肤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蜂窝草
拼音注音
Fēnɡ Wō Cǎo
别名
打毒金
来源
唇形科绣球防风属植物蜂窝草Leucas zeylanica (L.) R. Brown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疏风散寒,化痰止咳。感冒,头痛,牙痛,咳嗽,咽喉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披针骨牌蕨
- 山楂叶
- 跳八丈
- 羊皮
- 羊屎木
- 云南小膜盖蕨
- 硬骨凌霄
- 远志
- 矩圆石韦
- 锦灯笼
- 工布乌头
- 接骨草
- 鹿筋
- 庐山石韦
- 石栗
- 丝瓜子
- 海金沙
- 蚂蚁花根
- 醋林子
- 旱芹
- 楸子
- 牛耳枫枝叶
- 水藁本
- 苦夭
- 花酸苔
- 檀香油
- 棘针
- 偏瓣花根
- 慈姑叶
- 黎豆
- 黄荆叶
- 黄裙竹荪
- 拐枣七
- 牡荆
- 海桑
- 小金狗
- 木薯
- 土马鬃
- 绵萆薢
- 山槟榔
- 麻柳树根
- 东北桤木
- 蟋蟀
- 牛筋草
- 山柳
- 龙血树
- 螳螂跌打
- 水枇杷
- 草乌叶
- 刺果藤仲
- 牛金子
- 莲须
- 野大豆藤
- 椿树花
- 三品一枝花
- 苹果皮
- 獾油
- 过岗龙
- 煨姜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大块瓦
- 猴高铁
- 狐狸尾
- 木槿根
- 漆树根
- 朝天罐
- 铁扇子
- 莲子心
- 苍白秤钩风
- 桑螵蛸
- 刷把草
- 骆驼黄
- 石青菜
- 蝎子七
- 蛇王藤
- 擘蓝
- 碎米柴
- 尖叶铁扫帚
- 合掌消
- 风箱树
- 山刺柏
- 奶浆参
- 大将军
- 树腰子
- 金钱白花蛇
- 豺肉
- 粗糠柴
- 麦撇花藤
- 香榧草
- 狗核树
- 辣蓼草
- 柃木
- 酸果藤
- 铁线草
- 胡莲
- 蒲桃壳
- 西南毛莨
- 飞机草
- 管南香
- 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