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枕
《中华本草》:青鱼枕
拼音注音
Qīnɡ Yú Zhěn
英文名
occipital bone of Black carp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头中的枕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取出头中的枕骨(鱼脑石),晒干。
原形态
青鱼,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性味
咸;平
炮制
青鱼头中枕,取之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
归经
心;肾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利水。主心腹疼痛;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水研磨。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2.《日华子本草》:用醋磨,治水气,血气心痛。3.《开宝本草》:蒸取干,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青鱼枕
拼音注音
Qīnɡ Yú Zhěn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青鱼头中的枕骨。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用醋磨,治水气,血气心痛。"
⑧《开宝本草》:"蒸取干,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爬树龙
- 红花寄生
- 蕲蛇
- 红莲子草
- 荷莲豆草
- 山黄杨子
- 兔脑
- 血桐
- 冷蕨子草
- 树头菜根
- 鞑新菊
- 小二仙草
- 大阳关
- 显脉香茶菜
- 涩草
- 马鬃参
- 铅
- 海鹞鱼肝
- 罗汉果根
- 墙草
- 小通草叶
- 山麦冬
- 山椒草
- 簝叶竹根
- 大苞寄生
- 木芙蓉
- 毛果珍珠茅
- 柿漆
- 小一口血
- 大唇马先蒿
- 大叶金锦香
- 小松藻
- 白杨枝
- 秋葡萄
- 大叶熊巴掌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冷水丹
- 常春油麻藤
- 云南小草蔻
- 云南小阴地蕨
- 岩参
- 枸杞子
- 野猪胆
- 疏叶当归
- 细辛
- 小伸筋草
- 冷毒草
- 厚膜藻
- 华山矾
- 刺黄芩
- 地八角
- 大鹅儿肠
- 野山蚂蟥
- 小口小金发藓
- 榧螺
- 烂泥蒿
- 柳叶菜根
- 牡丹皮
- 裸柱菊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萝芙木茎叶
- 兴木蒂那布
- 红铧头草
- 青皮
- 毛女贞
- 小蓝花地丁
- 茄叶一枝蒿
- 柘木白皮
- 鸊鷉
- 天韭
- 西瓜皮
- 石蚕
- 下冈哇
- 短腺小米草
- 艳山姜
- 盐麸根白皮
- 石栗
- 四季春
- 大黄蜂子
- 斜叶榕
- 榆白皮
- 大肺经草
- 响铃草
- 草金杉
- 细芦子藤
- 两色瓦韦
- 山乌珠
- 山葛薯
- 毛稔根
- 吴萸叶五加
- 篱栏网
- 丽江独活
- 星色草
- 光肺筋草
- 杏叶防风
- 红花岩松
- 小草寇
- 狭叶露珠草
- 小青藤香
- 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