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乌泡
《中华本草》:龙船乌泡
拼音注音
Lónɡ Chuán Wū Pào
别名
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
英文名
dragon boat Raspberry
出处
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炮烙莓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sieboldi B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茎、叶,鲜用或晒干用。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炮烙莓 常绿灌木。茎末端着地能生根发新苗,茎枝及叶柄上疏生微曲的硬刺并密被红褐色硬粗毛。叶革质,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早落;叶片卵圆形,长7-15cm,宽6-13cm,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及锯齿,裂片先端尖或钝,上面初有绵毛,后脱落,下面密生灰白色柔毛,毛脉及侧脉上生红褐色硬粗毛及稀疏的硬刺。夏初,叶腋单生1花或簇生数花,白色,直径约3cm;花萼5裂,两面有赤褐色密毛;花瓣5,广椭圆形,边缘波状。聚合核果球形,成熟时为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温暖的山坡及山脚等处。资源分布:分布湖南等地。
性味
涩;甘;凉;无毒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热淋,口疮,劳伤吐血,跌打肿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果,捣汁涂;嫩芽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龙船乌泡
拼音注音
Lónɡ Chuán Wū Pào
别名
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
出处
《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炮烙莓的全株。
原形态
常绿灌木。茎呈弯曲状,末端着地能生根发新苗,茎枝及叶柄上疏生微曲的硬刺并密被红褐色硬粗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至圆形,长7~15厘米,宽6~13厘米,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及锯齿,裂片先端尖或钝,上面初有绵毛,后脱落,下面密生灰白色柔毛,主脉及侧脉上生红褐色硬粗毛及稀疏的硬刺,叶柄长2~6厘米,托叶早落。夏初,叶腋单生1花或簇生数花,白色,大形,直径约3厘米,花下苞片广卵形,两面有细毛,花柄短;花萼5裂,宿存,两面有赤褐色密毛,裂片广卵形或椭圆形;花瓣5枚,广椭圆形至近圆形,边缘波状。聚合核果球形,成熟时为红色。
生境分布
生于温暖的山坡及山脚等处。分布湖南。
性味
味涩。果:甘,无毒。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止痛,解热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流感:炮烙莓全草二两,水煎当茶饮。
②治痢疾:炮烙莓根一两,算盘子根一两,地榆三钱,水煎服。
③治淋病:炮烙莓五钱,海金砂一两,过山龙、杉树脂各五钱。水煎,冲酒服。
④治小儿口糜:炮烙莓果、马桑果,捣汁,调清水涂口。
⑤治劳伤吐血:炮烙莓根,水煎服。
⑥治跌打损伤,刀伤:炮烙莓,研末,酒调敷;或鲜品捣敷。
⑦治虫牙痛:炮烙莓嫩芽、蓖麻油、马蹄香,共捣烂敷牙。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藏鮡肉
- 谷皮树
- 黄木耳
- 苍条鱼鳖
- 崖姜
- 半边钱
- 草玉梅
- 荷蒂
- 鹤脑
- 黄桷浆
- 钭叶榕
- 假蒟根
- 青海鸢尾子
- 杏子
- 歪头菜
- 朱砂
- 小虎耳草
- 山绿茶
- 台湾海棠
- 羊血
- 大叶钓樟
- 天南星
- 辣椒叶
- 止泻木
- 扁青
- 鮸鱼
- 铁牛钻石
- 木瓜枝
- 大独脚金
- 牛奶浆
- 无患树皮
- 牛目椒
- 绿玉树
- 淮通
- 杯苋根
- 仙半夏
- 水藿香
- 玉帘
- 小白鱼
- 梦花根
- 孔雀尾
- 驴脂
- 大花卫矛果
- 黄河裸裂尻鱼
- 明萼草
- 马桑树皮
- 鳜鱼胆
- 黄精叶钩吻
- 新疆香堇
- 金丝猴
- 海白石
- 兔皮毛
- 冷蕨
- 石脑油
- 鸭屎树
- 栗柄金粉蕨
- 蚕退纸
- 蚌壳草
- 刺竹茹
- 四季素馨花
- 山羊肝
- 刺芋
- 疝气草
- 黑大豆花
- 红螺塔
- 旱荷叶
- 冲天伞
- 刺花椒
- 四川澄茄子
- 槠子
- 四方藤
- 圣罗勒
- 葫芦
- 胡麻仁
- 猪血
- 花椒根
- 红粘谷子
- 水流豆
- 花生衣
- 花荵
- 苏铁叶
- 水芹菜
- 猪殃殃
- 灰藋
- 红酸杆
- 红树皮
- 刺芫荽
- 猪毛七
- 山甜茶
- 刺天茄叶
- 沙拐枣
- 刺楸树叶
- 棕树根
- 灰栒子
- 红薯细辛
- 花椒
- 山丹花
- 干饧糟
- 火腿
- 山桃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