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乌泡
《中华本草》:龙船乌泡
拼音注音
Lónɡ Chuán Wū Pào
别名
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
英文名
dragon boat Raspberry
出处
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炮烙莓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sieboldi B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茎、叶,鲜用或晒干用。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炮烙莓 常绿灌木。茎末端着地能生根发新苗,茎枝及叶柄上疏生微曲的硬刺并密被红褐色硬粗毛。叶革质,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早落;叶片卵圆形,长7-15cm,宽6-13cm,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及锯齿,裂片先端尖或钝,上面初有绵毛,后脱落,下面密生灰白色柔毛,毛脉及侧脉上生红褐色硬粗毛及稀疏的硬刺。夏初,叶腋单生1花或簇生数花,白色,直径约3cm;花萼5裂,两面有赤褐色密毛;花瓣5,广椭圆形,边缘波状。聚合核果球形,成熟时为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温暖的山坡及山脚等处。资源分布:分布湖南等地。
性味
涩;甘;凉;无毒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热淋,口疮,劳伤吐血,跌打肿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果,捣汁涂;嫩芽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龙船乌泡
拼音注音
Lónɡ Chuán Wū Pào
别名
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
出处
《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炮烙莓的全株。
原形态
常绿灌木。茎呈弯曲状,末端着地能生根发新苗,茎枝及叶柄上疏生微曲的硬刺并密被红褐色硬粗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至圆形,长7~15厘米,宽6~13厘米,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及锯齿,裂片先端尖或钝,上面初有绵毛,后脱落,下面密生灰白色柔毛,主脉及侧脉上生红褐色硬粗毛及稀疏的硬刺,叶柄长2~6厘米,托叶早落。夏初,叶腋单生1花或簇生数花,白色,大形,直径约3厘米,花下苞片广卵形,两面有细毛,花柄短;花萼5裂,宿存,两面有赤褐色密毛,裂片广卵形或椭圆形;花瓣5枚,广椭圆形至近圆形,边缘波状。聚合核果球形,成熟时为红色。
生境分布
生于温暖的山坡及山脚等处。分布湖南。
性味
味涩。果:甘,无毒。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止痛,解热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流感:炮烙莓全草二两,水煎当茶饮。
②治痢疾:炮烙莓根一两,算盘子根一两,地榆三钱,水煎服。
③治淋病:炮烙莓五钱,海金砂一两,过山龙、杉树脂各五钱。水煎,冲酒服。
④治小儿口糜:炮烙莓果、马桑果,捣汁,调清水涂口。
⑤治劳伤吐血:炮烙莓根,水煎服。
⑥治跌打损伤,刀伤:炮烙莓,研末,酒调敷;或鲜品捣敷。
⑦治虫牙痛:炮烙莓嫩芽、蓖麻油、马蹄香,共捣烂敷牙。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龙眼
- 莲座革菌
- 刺芋
- 龙葵子
- 环草石斛
- 麋骨
- 鸥
- 崖松
- 薄荷
- 龙胆地丁
- 龙爪菜
- 龙江风毛菊
- 牛胆参
- 华南舌蕨
- 蜀五加
- 地枇杷
- 紫硇砂
- 红葱
- 欧绵马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走马风
- 倒插花
- 大管
- 山黄菊
- 灯台树
- 梗花雀梅藤
- 山桂花
- 鸡嗉
- 大叶黄杨根
- 革耳
- 鳍蓟
- 蝈蝈
- 蚂蚁花根
- 腊梅
- 越西木香
- 香花菜
- 龙舌箭
- 小扁草
- 大毛红花
- 千层楼
- 雷五加
- 兰花叶
- 篱栏网
- 庵闾
- 紫玉簪根
- 黑香柴
- 鸡脑
- 芸香
- 一把香
- 羊肾
- 衣鱼
- 二歧根莲花根
- 羊七莲
- 路路通
- 长前胡
- 五加皮
- 干檀香
- 日照飘拂草
- 母猪草
- 金荞麦茎叶
- 雷公藤
- 柳杉
- 地灵根
- 老蜗生
- 蛎菜
- 赖草
- 辣根
- 辽东栎
- 老鸦胆根
- 老虎须
- 驴乳
- 莨菪叶
- 莲雾
- 辽东栎壳斗
- 老鸦嘴
- 鲤鱼皮
- 蓝圆鲹
- 鹿靥
- 波缘假瘤蕨
- 龙利叶花
- 六股筋
- 老虎姜
- 落花生枝叶
- 驴毛
- 糙叶树
- 芦子兰
- 裂叶堇菜
- 隆萼当归根
- 蝴蝶草根
- 鬣羚角
- 露兜竻花
- 芦茎
- 菱蒂
- 驴断肠
- 芦竹根
- 路边草
- 镰羽贯众
- 石吊兰
- 毛桐
- 落新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