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樟果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猴樟果
拼音注音
Hóu Zhānɡ Guǒ
别名
香樟果
英文名
fruit of Bodinier Cinnamon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bodinieri Lévl.[C.hupehanum Gamble]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猴樟乔木,高达16m。树皮红褐色;小枝圆柱形,暗紫色,末节有角棱;芽卵形,具绢状毛。叶互生,厚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17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上面幼时稍有细毛,后变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绢丝状毛,后则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脉暗红色,侧脉4-6对,互生,下部叶脉有时对生,脉腋有腺点;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或侧生,长10-15cm,2回叉状分歧;总梗长4-6cm;花被6裂,花被管漏斗状;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内面有白色绢毛,早落;发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径7-8mm,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盘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培。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肝;胃经
功能主治
散寒行气止痛。主主治虚寒胃痛;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g。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猴樟果
拼音注音
Hóu Zhānɡ Guǒ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秋季采收。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驱风,行气,温中,镇痛。
治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研末,开水吞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柰
- 山矾叶
- 三枝标
- 海鹞鱼
- 海龟
- 火炭母
- 屎咕咕
- 三筒管
- 三股筋
- 湖北麦冬
- 海雹菜
- 火头根
- 三叶委陵菜
- 伤寒草根
- 火赤链蛇
- 灰贯众
- 三月泡
- 山皂角
- 猴高铁
- 刺南蛇藤
- 金星蕨
- 火秧竻蕊
- 丝棉木叶
- 海铁树
- 滴血根
- 海鲶
- 伞花绢毛菊
- 三朵云
- 山羊油
- 灰栒子
- 海非菜籽
- 猴枣
- 山艾叶
- 山砂姜
- 走茎丹参
- 猴樟
- 小三棵针
- 山樱桃
- 火腿
- 三方草
- 山狸子肉
- 山百部
- 山桂皮
- 海蜇皮
- 狐心
- 山楂核
- 三轮蒿
- 海鹞鱼肝
- 山百足
- 三角叶冷水花
- 山绿茶
- 猴接骨草
- 三叶金锦香
- 山油麻
- 海门冬
- 三楞筋骨草
- 海通
- 山楂根
- 十大功劳根
- 山白果
- 灰叶
- 山枇杷叶
- 三张叶
- 三角叶风毛菊
- 灰藋子
- 刷把草根
- 丝瓜络
- 山桃树皮
- 海龟胶
- 使君子叶
- 山皮条
- 丝瓜蒂
- 海鹞鱼尾刺
- 湖北地黄
- 山椒草
- 火炮草果
- 山芝麻
- 火焰子
- 山梅花根皮
- 灰蓟
- 安息香
- 花红叶
- 海马
- 三铃子
- 三叶排草
- 山玉兰
- 丝棉木
- 灰藋
- 海鳝
- 火炭母草根
- 棕叶芦
- 黄鼠狼
- 海金沙草
- 伸筋草
- 山楂
- 山肉桂
- 火炭母草
- 山红稗
- 环草
- 三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