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柄短肠蕨
《中华本草》:毛柄短肠蕨
拼音注音
Máo Bǐnɡ Duǎn Chánɡ Jué
别名
贯众
英文名
Widened Twin-sorus Fern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antodia crinipes(Ching) Ching[Diplazium crinipes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1.5m。根茎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黄褐色、线形鳞片,长约1cm,边缘黑色,稍开展。叶簇生;叶柄长30-60cm,粗约5mm,直立,坚硬,禾秆色,上面有纵沟;叶片纸质,无毛,三角形,顶部渐尖并为羽状,长70-100cm,基部宽约80cm,二回羽状;羽片约8对,互生,斜向上,相距8-10cm,柄长4-5cm,基部1对最大,长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20-25cm,先端渐尖;小羽片10-20对,互生,柄长2-4mm,披针形,长达1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边缘具圆齿或羽裂达1/3-1/2,裂片长圆形,斜向上,先端圆形或钝头或截形,略具细锯齿;每裂片有小脉4-5对,羽状,单一。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下,在基部上侧小脉上的为双生,其余单一;囊群盖线形,膜质,褐色,宿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900m的林下溪边湿地或石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驱虫。主肠炎;流感;肝炎;疮疖;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湿、驱虫的功能。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青盐陈皮
- 唐古特青兰
- 头发七
- 蝙蝠葛叶
- 土当归
- 叩头虫
- 青羊胆
- 鼻血雷
- 哉果
- 紫玉簪根
- 九头狮子草
- 红鬼笔
- 紫油木皮
- 慈竹气笋
- 多头风轮菜
- 兔血
- 公鱼
- 早禾树
- 土香榧
- 紫茎牙痛草
- 刺子莞
- 蝙蝠草
- 藤乌头
- 枳椇根
- 中华补血草
- 石莼
- 羊肺
- 杜楝
- 小檗
- 桃树根、茎、树皮
- 金银忍冬
- 赛繁缕
- 香槐
- 芍药花
- 山茶根
- 青琅玕
- 红酸杆
- 鹰不泊薳
- 地菍根
- 虎睛
- 浮尸草
- 海莲果
- 血水草
- 挖耳草根
- 南酸枣
- 红牛尾七
- 藤麻
- 猪笼草
- 椆李
- 栀子
- 窄叶飘带草
- 朱蕉
- 檀香油
- 獭骨
- 田旋花
- 藤檀
- 藤梨根
- 猪鬃凤尾蕨
- 炙红芪
- 藤碎补
- 竹节三七
- 秃房茶子
- 藤金合欢
- 枣树根
- 枣核
- 柘树茎叶
- 紫柚木
- 甜瓜蒂
- 竹叶蕉
- 皂荚
- 指甲花叶
- 窄叶南蛇藤
- 竹实
- 掌裂秋海棠
- 枳椇木汁
- 甜瓜叶
- 紫萁苗
- 猪胆粉
- 榛子花
- 知风草
- 指甲兰
- 枳椇子
- 皱叶子
- 皂角刺
- 栀子叶
- 藤茶
- 草果
- 皂柳根
- 枳椇木皮
- 藤乌
- 皂荚根皮
- 皂荚子
- 中国繁缕
- 甜瓜根
- 桐子花
- 枳椇叶
- 紫油木叶
- 紫叶秋海棠
- 猪骨
- 猪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