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苗
《中华本草》:紫萁苗
拼音注音
Zǐ Qí Miá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嫩苗或幼叶柄上的绵毛。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粗壮,横卧或斜升,无鳞片。叶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状,小羽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匀密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强度收缩,小羽片条形,长1.5-2cm,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形成长大深棕色的孢子囊穗,成熟后枯萎。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脚或溪边的酸性土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滇西风毛菊
- 油茶
- 紫油木皮
- 红花月见草
- 万丈深茎叶
- 玉蜀黍叶
- 大黄草
- 竹林消
- 狭叶荨麻
- 十大功劳根
- 野豌豆
- 水苋菜
- 罂粟嫩苗
- 朱砂根
- 珠芽半支
- 尖刀苦马菜
- 牛舌草
- 刺果卫矛
- 粘鱼须
- 紫背草
- 倒挂草
- 蚕沙
- 虎尾草
- 白苞筋骨草
- 海蝰
- 石蕊
- 石梓
- 硬叶吊兰
- 紫檀
- 紫杜鹃
- 广东土牛膝
- 梨木皮
- 壶卢
- 黄颔蛇
- 桄榔子
- 胡颓子根
- 野菱
- 水半夏
- 华风车子
- 柑皮
- 倒罐子根
- 盐匏藤
- 七叶莲
- 甘遂
- 蝴蝶藤
- 紫楠根
- 丁香罗勒
- 火索麻
- 竹节参
- 黑穗石蕊
- 罂粟
- 盐肤木根皮
- 响叶杨
- 丁癸草根
- 紫玉盘
- 竹头草
- 朱顶红
- 胡枝子根
- 广枣
- 滚龙草
- 玉簪根
- 狗乳汁
- 羊外肾
- 弓果藤
- 海狸香
- 裸柱菊
- 紫茉莉根
- 兜冠黄共享
- 柞木皮
- 倒根野苏
- 干姜
- 丁香树皮
- 星色草
- 榅桲
- 蚕豆花
- 东北埃蕾
- 壁钱幕
- 海鹞鱼肝
- 南方红豆杉
- 催乳藤
- 紫弹树根皮
- 银耳
- 紫荆皮
- 冬里麻根
- 疳积草
- 直萼黄芩
- 合萌
- 狗仔花
- 美登木
- 月桂叶
- 小虎耳草
- 紫背金盘草
- 厚叶算盘子
- 莸叶醉鱼草
- 豉虫
- 厚膜藻
- 肖菝葜
- 华山矾
- 棱子芹
- 戴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