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皮
《中华本草》:水翁皮
拼音注音
Shuǐ Wēnɡ Pí
别名
水翁树皮
英文名
Bark of Operculate Cleistocalyx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 Merr. Et Perry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
水翁,乔木,高达15m。小枝近圆柱形或四角形,秃净。叶对生,阔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0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渐狭,近革质,秃净,干时下面常有黑色斑点,侧脉8-12对;叶柄长1-1.5cm。花小,绿白色,近无柄,为广歧的聚伞花序;萼钟形,长约3mm,近截头状,萼肢延伸成帽状;花瓣5,合生成帽状,顶尖,有腺点;雄蕊多数,离生;子房2室,花柱线形。核果状浆果,球形,宽约7mm,熟时紫黑色。花期夏季。
形状
干燥树皮厚约1cm,外被栓皮,除去栓皮,表面黄白色,皮部棕红色,纤维性,其间密布白色粉尘状物。易纵向撕裂成条,弹之即有粉尘飞出。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脚气湿烂;湿疹;疥癣;肾囊痈;烧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煎汤熏洗;或煎汁涂。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zi癞,杀虫。2.《本草求原》:杀虫,洗癣癞,烂脚,浸疳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翁皮
拼音注音
Shuǐ Wēnɡ Pí
别名
水翁树皮(《本草求原》)。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树皮。夏、秋采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水翁花"条。
形状
干燥树皮厚约1厘米,外被栓皮,除去栓皮,表面黄白色,皮部棕红色,纤维性,其间密布白色粉尘状物。易纵向撕裂成条,弹之即有粉尘飞出。
性味
辛,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徽酸辛,温。"
②《本草求原》:"酸,平。"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治癣癞,烂脚,囊痈。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螆癞,杀虫。"
②《本草求原》:"杀虫,洗癣癞,烂脚,浸疳疮。"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
复方
治囊痈:水翁皮之二层,煎水洗十余次;如痈巳穿,加甘草节同煎。(《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冠苗
- 翻白叶
- 鹅不食草
- 白菊花根
- 笔仔草
- 锅焦
- 脆骨风
- 广西九里香
- 野素馨
- 独角芋
- 三叶金锦香
- 凤眼果壳
- 驴头
- 黄石脂
- 西河柳
- 青藤
- 排钱树
- 半春莲
- 松蒿
- 大叶桉
- 芒种花
- 大叶矶松
- 岩乌头
- 须叶藤叶
- 圆柏
- 蝴蝶藤
- 鸡挂骨草
- 马蹄金
- 榆蘑
- 桃枝
- 圆叶母草
- 天鹅毛
- 过岗龙
- 巴茅根
- 石楠
- 炸腰果
- 玉簪花
- 象牙
- 五指山参叶
- 柚叶
- 桂木根
- 海螺厣
- 半枫荷叶
- 省雀花
- 鸡血藤
- 广西九里香根
- 南天仙子
- 水将军
- 青胡桃果
- 光刺长突球
- 小石松
- 牛鼻栓
- 翼核果
- 草金杉
- 小叶石楠
- 长毛香科科
- 鮧鱼尾
- 白牛胆
- 全叶马兰
- 硇砂
- 匙叶草
- 滴血根
- 三筒管
- 六月雪
- 赛莨菪
- 大乌爪金龙
- 人乳汁
- 黄杞皮
- 草血竭
- 山乌珠叶
- 白檀
- 紫葛
- 降龙草
- 菊芋
- 藜茎
- 青木香
- 角茴香
- 方儿茶
- 连翘根
- 油鱼
- 葫芦茶
- 绿萼梅
- 马鞍藤
- 马齿
- 麋茸
- 红走马胎
- 五托莲
- 独叶一枝花
- 宽叶返魂草
- 滇茜草
- 刮筋板
- 鳑魮鱼
- 雪上一枝蒿
- 宽叶杜香
- 大叶刺篱木叶
- 水茄冬子
- 秦岭耧斗菜
- 老婆子针线
- 苍山冷杉
- 铜罗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