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树
《中华本草》:红叶树
拼音注音
Hónɡ Yè Shù
别名
翁仔树、倒拉锯、万打棍、羊咪屎、橄榄树、羊仔屎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Lecomt.]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根,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夏、秋季采收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乔木,高4-20cm。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叶互生,薄革质或纸质;叶柄长0.5-1.5cm;叶片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缘或上半部叶缘具疏浅锯齿;侧脉6-7对,两面均明显。花两性,辐射对称,总状花序腋生,长8-20cm,有时花序轴和花梗初被白色短毛,后渐无毛,花梗常双生;苞片三角形,长约1mm;花被管子长约1mm;花被管长1-1.2cm,白色或浅黄色;花药椭圆形,腺体4,有时连生呈4深裂的花盘;子房无毛。坚果期椭圆形,长1-1.5cm,直径达1cm,蓝黑色或黑色。花期6-10月,果期11月到翌年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分布于华南及沙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资源分布:生于海拔20-1300m的丘陵或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
性味
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活血消肿;收敛止血。主风湿骨痛;跌打瘀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用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取汁;或干叶研粉,冷开水调涂。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皮、叶:味苦、性凉。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痈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肿痛,外伤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叶树
别名
翁仔树、羊屎果、倒拉锯、羊咪屎、万打棍
来源
山龙眼科红叶树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以南各省区。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取汁或干叶研粉,调冷开水涂患处。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树果
- 水仙根
- 海茜
- 山菠萝根
- 水胡满
- 扇叶阴地蕨
- 杉叶藻
- 水栀叶
- 山鸡蛋
- 杉塔
- 红升麻
- 槐叶苹
- 海盘车
- 红紫苏
- 山莓
- 山铁树叶
- 山麻
- 水伤药
- 海带根
- 水晶鱼
- 水案板
- 海鳗胆
- 水皂角子
- 红筷子
- 火秧竻蕊
- 杉寄生叶
- 红吹风
- 水八角莲
- 红土子
- 水冬瓜根
- 淮山
- 灰藋子
- 环草
- 红白二丸果
- 山蜡梅
- 山野芋
- 柿皮
- 柿蒂
- 桦树液
- 梳篦叶
- 海鳗
- 活血连
- 水曲柳
- 海浮石
- 山萩
- 水珠草
- 水皂角
- 束花石斛
- 海参肠
- 红线麻
- 山荸荠
- 水湿柳叶菜
- 火油草
- 水莲沙
- 树火麻
- 红枫荷
- 红母鸡草
- 山银柴胡
- 槐米
- 桑鳸
- 海南海金沙
- 水毛花根
- 水游草
- 湖瓜草
- 水细辛
- 水茄
- 柿根
- 红果冬青
- 山麻雀
- 水苏根
- 柿花
- 红果冬青根
- 红芪
- 水绵
- 水罗伞
- 水翁根
- 火麻仁
- 散血莲
- 桦桃树
- 海月
- 火头根
- 水老虎
- 火秧竻叶
- 灰叶
- 獾油
- 槐白皮
- 红母猪藤
- 水兰叶
- 海金沙草
- 水牛皮
- 湖北桑寄生
- 柿子
- 红旱莲
- 山茶叶
- 海蜇
- 海豘鱼
- 水莎草
- 红半边莲
- 树地瓜根
- 海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