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驴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驴骨
拼音注音
Shān Lǘ Gǔ
别名
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
来源
偶蹄目牛科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骨骼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西藏。
性味
辛、咸,温。
功能主治
主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3~5钱,泡酒或炖汤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山驴骨
拼音注音
Shān Lǘ Gǔ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牛科动物鬣羚的骨胳。猎得后,剥皮,取骨胳,剔尽残肉,挂通风处凉干。
原形态
鬣羚,又名:驴羊(《广志》),山驴(《唐本草》),苏门羚、山羊、明鬃羊。
身长1.4~1.7米,尾长9~11厘米,肩高约1.1米;体重90~150公斤。形似小驴。耳狭长而钝尖。吻端裸露。具眶下腺。颈背有鬣毛。雌雄都有角,雄者较大,角长13~23厘米,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有狭窄的横棱,角质坚实,黑色。全身黑色稍带棕色,毛上段多黑色,毛根灰白色。耳廓内及下唇白色。尾尖黑色。一般个体的毛色变异很大。
栖于高山岩崖的地方。行动灵活,善于在高山裸岩活动。清晨觅食,喜食菌类。9~10月交配,怀孕期8个月,每胎产1仔。
生境分布
分布甘肃、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四川。
形状
主要为四肢骨,骨长而粗壮,常带有蹄子。前后肢皆有3节组成,各节微弯曲。前肢上节与中节,各长约26厘米,下节较细短。后肢上节长约30厘米,中节长35厘米,下节亦较短小。外表灰白色,骨质不甚沉重。断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虚,油质不重
性味
《四川中药志》:"辛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注意
《四川中药志》:"体实有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蟹
- 山里红
- 矮卫矛
- 豆腐皮
- 撑篙竹
- 地红子
- 楸树
- 朝鲜当归
- 金粉蕨
- 山马兰
- 山麻杆
- 山蒿
- 山龙眼
- 冬瓜瓤
- 玉簪
- 环维黄杨星D
- 百草霜
- 肉郎伞
- 牛耳枫枝叶
- 金不换
- 山香果
- 杉塔
- 山荷叶
- 小蕨萁
- 红蒿枝
- 山风
- 鲤鱼胆
- 山藤藤果
- 山铁树叶
- 莲子心
- 小牛肋巴
- 南蛇藤果
- 甘蕉根
- 杧果叶
- 鹿胆
- 飞燕草
- 滑背草鞋根
- 山黄豆藤
- 山黄麻
- 扇叶阴地蕨
- 筀笋
- 山陀螺
- 芒花
- 散血芹
- 山藤藤秧
- 散瘀草
- 山茶花
- 山莲藕
- 山鸡蛋
- 山药
- 山萝卜
- 山野芋
- 山黄麻叶
- 扇子七
- 丁香蓼
- 山麻黄
- 搜山黄
- 山药藤
- 山莴笋
- 山莴苣
- 山野豌豆
- 杉寄生叶
- 石灰华
- 蜈蚣七
- 鹅绒藤
- 山飘儿草
- 山鸡
- 山鸢尾花
- 山黄麻根
- 山葡萄
- 山黄杨子
- 山萝花
- 山高粱
- 山豆根
- 山苦草
- 山苦荬
- 鸡爪簕
- 冬瓜藤
- 斯里兰卡肉桂
- 山蜡梅
- 扇蕨
- 散血丹
- 散血子
- 散血飞
- 山荆子
- 山荔枝果
- 铜棒锤
- 山马鞭草
- 山鸢尾
- 手掌参
- 水田七叶
- 山黄菊
- 鳕鱼鳔
- 山蒜
- 山韭菜
- 杉叶
- 山苏木
- 山蛩虫
- 山郎木根
- 山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