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泽兰
《中华本草》:红泽兰
拼音注音
Hónɡ Zé Lán
别名
水灵山、水连召、山泽蓝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Conehead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垂序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lanthes japonicus (Thu-nb.) Miq. [Chanpionella japonica (Thunb.) Breme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垂序马蓝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60-80cm。茎丛生,呈四棱形,靠地的节上生不定根,节间基部肿胀;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长3-4cm,宽0.7-1cm,先端钝尖,基部狭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疏钝锯齿。短穗状花序由枝顶叶腋抽出;花淡紫色,直径约1.2cm;萼片5;花冠漏斗状,下部细长成筒,略弯,上部5裂片,先端圆形;雄蕊二强,着生于冠管上,花丝基部有膜相连,有1退化雄蕊残迹。蒴果长7-10mm。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边、沟边等阴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
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化瘀行水。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症瘕;身面浮肿;痈;肿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
《四川常用中草药》:无血滞者忌用。
各家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消瘀行水,舒肝散郁。治月经不调,产后淋漓腹痛,血晕,症瘕痈肿,跌打损伤及身面浮肿。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泽兰
拼音注音
Hónɡ Zé Lán
别名
山泽兰、泽兰、垂序马蓝、拟马蓝
来源
爵床科红泽兰属植物红泽兰Championella japonica (Thunb.) Brem.[Strobilanthes japonicus (Thunb.) Miq.]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切段,晒干。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用于痛经,盆腔炎,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3~5钱。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红泽兰
拼音注音
Hónɡ Zé Lán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垂序马蓝的全草。7~9月间,可采割茎叶两次,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60~80厘米,茎丛生,四棱形,靠地的节上有不定根,上端多分枝,节间基部肿胀。叶对生,披针形,长3~4厘米,宽0.7~1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狭楔形,边缘有疏钝锯齿,两面均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短穗状花序由枝顶叶腋抽出,花淡紫色,径约1.2厘米;萼片5枚,狭小,绿色;花冠漏斗状,下部细长成筒,略弯,上部5裂片,先端圆形;雄蕊4,2强,着生于冠管上;雌蕊1,花柱细长,有毛,略露于管外。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边、沟边、屋旁等阴温的地方。分布四川、湖北。
形状
干燥全草全体呈紫黑色(鲜时紫红色);茎四棱形,粗约3~5毫米,末端渐细小。表面棕褐色,有顺向纹理,有节,节间长约4~8厘米。分枝对生于节上。质脆易断,断面中央有小空心。叶片多已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呈披针形。微有清香气。以全草少碎断者为佳。
性味
苦微辛,温。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苦。"
②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性温,味微辛。"
归经
《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四川常用中草药》:"消瘀行水,舒肝散郁。治月经不调,产后淋漓腹痛,血晕,症瘕痈肿,跌打损伤及身面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注意
《四川常用中草药》:"无血滞者忌用。"
备注
本品在四川西部作泽兰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莼
- 圆叶母草
- 三分丹
- 瓠子子
- 红土子皮
- 涩草
- 红楠皮
- 匙羹藤
- 石见穿
- 水蛇
- 红小麻
- 河套大黄
- 石地钱
- 碎米柴
- 神曲
- 粟糠
- 穿心莲
- 红椋子
- 红榔木
- 水朝阳根
- 石耳
- 水茴香
- 海南砂仁
- 燕麦灵
- 旱田草
- 红叶甘橿
- 红白二丸
- 蓑草根
- 河鲀鱼
- 红毛草
- 罂粟壳
- 洪连
- 海莲果
- 水苦荬
- 淫羊藿根
- 肾子草
- 旱柳
- 红木耳
- 疏叶香根芹
- 省沽油
- 水朝阳草
- 水紫菀
- 芸苔子
- 药茴香
- 厚叶素馨
- 羊角草
- 艳山姜
- 芸薹子
- 茵陈蒿
- 厚朴果
- 和合草
- 忽布筋骨草
- 羊肌藤
- 羊肚菜
- 羊角藤
- 东廧子
- 药用狗牙花
- 候风藤
- 萤火
- 华东膜蕨
- 厚叶旋蒴苣苔
- 护心胆
- 羊角扭
- 羊角拗
- 翼核果
- 芫花
- 莺
- 薏苡根
- 五色梅根
- 厚皮香花
- 和他草
- 羊胰
- 高山大黄
- 化金丹
- 蝇子草
- 华南紫萁
- 合欢皮
- 壶卢
- 羊屎条花
- 蛇藤
- 红麸杨
- 豆梨
- 蒲公英
- 早禾树
- 鹰不扑
- 香叶子
- 鸭
- 虎牙
- 蟛蜞菊
- 独角芋
- 蚌
- 铁棒锤茎叶
- 白豆蔻
- 扁豆
- 甘露子
- 鼍肉
- 扁秆藨草
- 葱叶
- 紫背天葵草
- 青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