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紫菀
《中华本草》:水紫菀
拼音注音
Shuǐ Zǐ Wǎn
英文名
root of Tall Lettuce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高莴苣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raddeana Maxim .var .elata (Hemsl.) Kitam.[L. elata Hemsl.]采收和储藏:6月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高莴苣 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茎幼时有细软长毛。叶基生及互生,有带翅长柄;卵形或马蹄形,长达12cm,边缘有三角形带尖头的钝锯齿,基部常抱茎而为耳状。头状花序多数,柱状,含有成狭圆锥形;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每而有3条纵肋;冠毛白色。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1200-1400m的山坡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贵州等地。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主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紫菀
拼音注音
Shuǐ Zǐ Wǎn
别名
山苦菜(《黄山植物的研究》)。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高株山莴苣的根。6月采挖,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茎幼时有细软长毛。叶基生及互生,有带翅长柄,卵形或马蹄形,长达12厘米,边缘有三角形带尖头的钝锯齿,基部常抱茎而为耳状。头状花序多数,集成柱状狭圆锥形;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倒卵状椭圆形,长4毫米,冠毛白色。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山坡灌丛中。分布陕西、安徽、浙江等地。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祛风。治风寒咳嗽,肺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咳嗽:水紫菀、款冬花、桔梗各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萝藤
- 石风丹
- 石豆瓣
- 石韦毛
- 合萌叶
- 含羞草
- 肾果小扁豆
- 旱柳叶
- 杭州荠薴
- 蓍草
- 青蒿露
- 石山花椒
- 石松子
- 山蛩虫
- 水玉簪
- 山麻杆
- 狐狸尾
- 红毛悬钩子
- 红水芋
- 桑椹子
- 山香
- 猴枣
- 桦革裥菌
- 山萝卜
- 红牛皮菜
- 杉蔓石松
- 柿霜
- 桑根
- 墨汁鬼伞
- 桑椹酒
- 山道年蒿
- 山铁树
- 水白蜡树皮
- 红寒药
- 海萝
- 水獭
- 树扁竹
- 红木香
- 山莴苣
- 海鹞鱼齿
- 杉寄生
- 山苦草
- 灰毛婆婆纳
- 海柳
- 山藿香
- 山蟹
- 山马兰
- 红头草
- 红毛毡
- 水冬瓜花
- 山茴芹
- 华山矾果
- 华风车子
- 砂仁
- 厚朴花
- 粟糖
- 华萝藦
- 石韦
- 火秧竻蕊
- 华风车子叶
- 华鹅耳枥
- 石黄连
- 合子草
- 壶卢秧
- 孩儿茶
- 绳藻
- 昏鸡头
- 苏头
- 核桃仁
- 蛇尾草
- 石楠叶
- 山螃蟹
- 水苦荬果实
- 红对节子
- 海菜
- 红接骨草
- 桑白皮
- 红梗草根
- 海南地不容
- 山荔枝果
- 山莨菪
- 水杨根
- 山黄麻叶
- 山黑柳
- 水牛尾
- 山黄豆藤
- 桫拉木
- 海蕴
- 山韭菜
- 槐花
- 桑椹
- 山苦菜
- 梭子蟹
- 海螺
- 湖北地黄
- 山鸡腿
- 山龙眼
- 桦褶孔
- 红扁藤
- 桑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