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根
《中华本草》:水杨根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Gēn
出处
出自《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sinopurpurea C.Wang et Ch.Y.Ya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小枝无毛;当年枝初有短绒毛,后无毛。芽长卵形或长圆形,初有毛,后无毛。叶对生或斜对生,披针形,长5-10cm,宽1-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腺锯齿,幼时有短绒毛,脉上尤密,成叶两面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花先叶开放,长2-3cm,对生或互生,无花序梗,基部具2-3枚下面密被长毛的椭圆形鳞片;苞片卵形,黑色,两面具长柔毛;腺体1,腹生;雄蕊2,花丝合生,无毛,花药4室;子房密被灰绒毛,柄短,花柱长0.1-0.2mm,柱头头状。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山坡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定痛。主乳痈;金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纲目》:治乳痈诸肿。生擂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杨根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Gēn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
原形态
红皮柳,又名:蒲柳(《尔雅》),蒲杨(崔豹《古今注》),水杨(《水经注》),青杨、萑苻(《纲目》)。
灌木,高达4米。小枝黄绿色或带紫色,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倒披针形,罕有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下面微有白粉,幼叶微被毛;叶柄长4~8毫米。葇荑花序常弯曲,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花丝全部连合,花药淡红色,腺体1,生于腹面;雌花序长约2厘米,子房卵形,无柄或近无柄.密被毛,有花柱,柱头2裂;苞片倒卵形,中部以上暗紫黑色,有长毛。果序长2~3厘米,有毛;蒴果2裂。花期3~5月。果熟期4~6月。
本植物的树皮(水杨木白皮)、枝叶(水杨枝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分布东北及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
功能主治
《纲目》:"治乳痈诸肿。生擂贴。"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子楝树根
- 红牛皮菜
- 牛奶树子
- 桑白皮
- 地毡草
- 乳香
- 马骨节
- 树茭瓜
- 肥皂核
- 雪山林
- 大蓑衣藤根
- 水稻清乳汁
- 雪猪油
- 田旋花
- 伽蓝菜
- 朝天罐
- 雪见草根
- 狗骨
- 鸡蛋壳
- 单叶血盆草
- 草绣球
- 千只眼
- 芨芨草
- 雪人参
- 褐粘褶菌
- 沙参
- 锯齿王
- 地精草
- 蜥蜴
- 茼蒿
- 大戟
- 方解石
- 红龙
- 飞蛾七
- 倒吊笔叶
- 杉木节
- 骆驼肉
- 小毛鸡
- 落花生
- 驱风通
- 牡荆
- 朱砂根叶
- 大头茶果
- 珍珠菜
- 野木瓜果
- 须花参
- 波棱瓜
- 大树跌打
- 鹿肉
- 黑及草
- 十三年花
- 茅香
- 细叶鼠曲草
- 石龙刍根
- 蒴藋赤子
- 猪肚
- 石韦根
- 砂漏芦根
- 蓍实
- 素兴花
- 素馨花
- 马桑叶
- 豆豉草
- 秫米
- 虱子草
- 石鳖
- 蓍草
- 山稔叶
- 蛤蜊肉
- 叶上果根
- 草金杉
- 黄三七
- 变叶榕
- 花椒
- 三十六荡
- 大鹅儿肠
- 小金钱草
- 火麻仁
- 翠蓝草
- 桔梗芦头
- 紫河车
- 飞天蜈蚣
- 酸浆菜
- 石蚕
- 绳藻
- 豆腐
- 砂仁
- 松蒿
- 香果树
- 穇子
- 沼泽念珠藻
- 繸瓣珍珠菜
- 碎骨子
- 黑塔子根
- 神黄豆
- 小果栀子
- 黄锁梅叶
- 麻油
- 女菀
- 粟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