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根
《中华本草》:水杨根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Gēn
出处
出自《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sinopurpurea C.Wang et Ch.Y.Ya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小枝无毛;当年枝初有短绒毛,后无毛。芽长卵形或长圆形,初有毛,后无毛。叶对生或斜对生,披针形,长5-10cm,宽1-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腺锯齿,幼时有短绒毛,脉上尤密,成叶两面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花先叶开放,长2-3cm,对生或互生,无花序梗,基部具2-3枚下面密被长毛的椭圆形鳞片;苞片卵形,黑色,两面具长柔毛;腺体1,腹生;雄蕊2,花丝合生,无毛,花药4室;子房密被灰绒毛,柄短,花柱长0.1-0.2mm,柱头头状。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山坡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定痛。主乳痈;金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纲目》:治乳痈诸肿。生擂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杨根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Gēn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
原形态
红皮柳,又名:蒲柳(《尔雅》),蒲杨(崔豹《古今注》),水杨(《水经注》),青杨、萑苻(《纲目》)。
灌木,高达4米。小枝黄绿色或带紫色,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倒披针形,罕有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下面微有白粉,幼叶微被毛;叶柄长4~8毫米。葇荑花序常弯曲,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花丝全部连合,花药淡红色,腺体1,生于腹面;雌花序长约2厘米,子房卵形,无柄或近无柄.密被毛,有花柱,柱头2裂;苞片倒卵形,中部以上暗紫黑色,有长毛。果序长2~3厘米,有毛;蒴果2裂。花期3~5月。果熟期4~6月。
本植物的树皮(水杨木白皮)、枝叶(水杨枝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分布东北及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
功能主治
《纲目》:"治乳痈诸肿。生擂贴。"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蜂乳
- 鳖卵
- 止咳草
- 赤小豆花
- 穗花杉种子
- 香草兰
- 大对经草
- 山椒根
- 尖叶川黄瑞木
- 团叶槲蕨
- 高原点地梅
- 辽东鳞毛蕨
- 狗胆
- 臭梧桐根
- 苦碟子
- 石防风
- 巴旦杏仁
- 黄藤
- 草泽泻
- 草菇
- 红根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太白韭
- 鸡蹼
- 乌蔹莓五加
- 珍珠草
- 豨莶
- 西藏羊耳兰
- 小花青藤
- 石楠
- 挪挪果
- 雁肉
- 小叶爱楠
- 白茅根
- 豆列当
- 一口红
- 点地梅
- 臭草
- 雪兔
- 松树梢
- 棕叶芦
- 雷公藤
- 猫儿黄金菊
- 醍醐
- 棒棒草
- 荠苎
- 候风藤
- 柳叶亚菊蒿
- 黄接骨丹
- 牛耳草
- 石米
- 麦奴
- 石草鞋
- 柏枝节
- 万丈深茎叶
- 荠菜
- 甘肃棘豆
- 柏根白皮
- 大钱麻
- 黄龙藤
- 钓兰
- 路旁菊
- 楮树白皮
- 地红子根
- 过山风
- 榆枝
- 何首乌
- 竹精
- 花椒叶
- 糖橘红
- 狼油
- 竹叶吉祥草
- 鸭儿芹
- 小一把抓
- 细香葱
- 小草寇
- 石芥菜
- 白垩铁线蕨
- 白花灰毛槐树
- 鹿角菜
- 鰕虎鱼
- 树头发
- 花花草
- 宜昌荚蒾叶
- 血水草根
- 东北雷公藤
- 红螺塔
- 三颗针
- 小花琉璃草
- 大叶紫苏
- 草果
- 过腰蛇
- 亮菌
- 荷花
- 雪莲花
- 岩豆
- 甘菊花露
- 番石榴叶
- 黑大豆叶
- 美脉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