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柑
《中华本草》:地柑
拼音注音
Dì Gān
别名
葫芦藤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Globulebearing Pothos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地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hos pilulifer Buchet ex Gag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节段,晒干。
原形态
地柑,攀援植物,长2-3m。小枝绿色,具4棱,有纵条纹。叶柄短小,长0.5-2.5cm,宽0.7-1.5cm,倒卵形,具耳,枝上部的叶柄更短,先端钝或浑圆,无耳;叶片革质,表面黄绿色,背面苍黄色,椭圆形,长7-9cm,宽2.5-4.5cm,先端急渐尖,有芒尖;侧脉3对从中肋伸出,另1对基出,细脉多数,近平行、倾斜、网结,明显凸起。花序腑生;苞片4-5,长2-6mm,上面的较长,具纵脉;序柄和梗长1-2cm;佛焰苞卵形,反折,长5mm;肉穗花序黄绿色,圆球形,径约5-6mm;花两性,花被片6;雄蕊6;子房3室。浆果红色。花期12月至翌看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附生于海拔200-1000m的密林中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实验大白鼠有轻微降压作用。
性味
甘;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清心泻火;凉血止血。主癫狂;尿血;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清心、泻热的功能。用于癫狂、尿血、鼻衄。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到老嫩
- 地黄瓜
- 倒挂草
- 多斑紫金牛
- 绣球防风果
- 倒触伞
- 刀灰树
- 堆莴苣
- 多花猕猴桃
- 倒赤伞
- 冬虫夏草
- 单花芥
- 地朝阳
- 多叶花椒
- 多穗石柯
- 多穗蓼
- 单花鸢尾
- 倒吊笔叶
- 单叶铁线莲
- 吊竹梅
- 地皮消
- 地红子
- 地锦槭
- 地石榴花
- 地黄实
- 多穗石柯茎
- 多脉鹅耳枥
- 多花八角莲
- 地刷子
- 地毡草
- 地红子根
- 多花猕猴桃茎叶
- 地胆
- 地苏木
- 倒扣草
- 冬瓜叶
- 刀口药
- 地枫皮
- 地锦草
- 丁癸草根
- 倒吊笔
- 地桃花
- 多头苦荬
- 倒罐子根
- 地椒
- 醋糟
- 丁公藤
- 丁香油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倒莓子
- 刀豆根
- 地梅子
- 车桑仔叶
- 石碱
- 东北羊角芹
- 吊灯花
- 地打果树皮
- 赤雹
- 倒卵叶五加
- 倒挂牛
- 单面针
- 杏子
- 地沙
- 细叶野牡丹
- 倒钩刺
- 单花金丝桃
- 地乌
- 地皮风
- 多花猕猴桃根
- 亚麻子
- 叶天天花
- 岩冬菜
- 岩松鼠骨
- 苍条鱼鳖
- 大尾摇
- 东北堇菜
- 东风菜
- 冬葵叶
- 吊灯花叶
- 地柏叶
- 地耳草
- 地胆草
- 齿瓣石豆兰
- 丁香蓼根
- 冬葵根
- 吊兰
- 地柏树
- 倒吊蜡烛
- 冬珊瑚
- 单头紫菀
- 地菍果
- 冻青叶
- 长果山橙
- 倒插花
- 西瓜黑霜
- 长前胡
- 多花沿阶草
- 丁香树皮
- 倒根野苏
- 兜冠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