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叶
《中华本草》:冬瓜叶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Yè
英文名
Leaf of Chinese Waxgourd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取,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长约6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cm,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cm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郑须生于叶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辩论,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长25-60cm,径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消渴;暑湿泻痢;疟疾,疮毒;蜂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敷。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肿毒及蜂叮。2.《纲目》:主消渴,疟疾寒热;又焙研敷多年恶疮。3.《随息居饮食谱》:清暑。治疟、痢、泄泻,止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冬瓜叶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Yè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片。夏季采取。
功能主治
治消渴,疟疾,泻痢,蜂螫,肿毒。
①《日华子本草》:"熁肿毒及蜂叮。"
②《纲目》:"主消渴,疟疾寒热;又焙研敷多年恶疮。"
③《随息居饮食谱》:"清暑。治疟、痢、泄泻,止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积热泻痢:冬瓜叶嫩心,拖面煎饼食之。(《海上名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毡草
- 盐蒿
- 黄精
- 云南风车子
- 刀豆壳
- 盐蛇
- 黑海参
- 制川乌
- 刀口药
- 大泡通皮
- 磨盘草
- 齐墩果
- 合萌根
- 朱砂草
- 水龙胆草根
- 虎斑游蛇
- 卷边桩菇
- 盐麸子根
- 和筋草
- 长杆兰
- 紫芝
- 桂花露
- 大苞叶千斤拔
- 海鹞鱼肝
- 地磨薯
- 大山豆
- 毛苦瓜
- 广东升麻
- 枸橘核
- 称星蛇
- 岩豆藤根
- 樱草根
- 龙头节肢蕨
- 三股筋
- 牡狗阴茎
- 野杜仲果
- 紫弹树
- 茜草茎
- 地八角
- 虫豆柴
- 大半边旗
- 毛黄连
- 辣辣菜
- 撒发
- 西瓜皮
- 天蓬草
- 刺果苏木
- 碎密花
- 萱藻
- 蛤壳
- 白草莓
- 三枝枪
- 紫花鱼灯草
- 山壳骨
- 华东膜蕨
- 尖药花
- 三分丹
- 金钗
- 马骨节
- 草苁蓉
- 铁牛钻石
- 毛柄锦香草
- 檀香泥
- 云雀
- 瓠子子
- 狗屎花
- 十三年花
- 华紫报春花
- 蒙自赤杨
- 空心柳
- 松蘑
- 郎伞木
- 粗糠柴
- 慈乌
- 南瓜花
- 猕猴桃
- 春花胡枝子
- 天水蚁草
- 云南小阴地蕨
- 金鸡勒
- 刺葡萄
- 白云瓜皮
- 小粉
- 救军粮叶
- 丁香树皮
- 大散血
- 满江红
- 一文钱
- 山蓼
- 海藻石
- 白背杨
- 白花穿心莲
- 小巢菜
- 刚竹
- 葛枣
- 白鹤藤根
- 海莲叶
- 野牡丹
- 支柱蓼
- 向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