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草果
《*辞典》:地草果
拼音注音
Dì Cǎo Guǒ
别名
金盘银盏、拔疔草(江西),犁嘴菜、铧头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头草(《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堇菜科植物地草果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根上有多数支根及须根。叶丛生;叶柄长约4~8厘米,具短柔毛;叶片卵状心脏形,长1.5~3厘米,宽1.2~2.6厘米,边缘具圆齿,两面均生短毛;托叶小,与叶柄合生,膜质。叶间抽花梗,有时长于叶,中部以下有披针形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花单生,青紫色,径约1.7厘米;萼片披针形,长约0.6厘米,绿色,边缘膜质,基郎不等的下延;花瓣5,最下1枚最大,基部距形,距钝;雄蕊5,花药向内环绕雌蕊,药隔扁平,延伸于药室外,而成一薄质的附属体,2枚花药的基部有附属体,延伸于距内;子房上位,卵形,柱头截形,略扩大,具喙。蒴果3瓣裂。种子球形,黄色,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云南、江西等地。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酸。"
②《云南中草药选》:"淡,凉。"
归经
《滇南本草》:"入肝,走阳明。"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疏肝,消肿。治风火赤眼,目翳遮睛,乳痈,瘰疬,疔肿。
①《滇南本草》:"破气血,舒郁。治风火眼暴赤疼,祛风退翳,白膜遮睛,妇人乳结不通,红硬肿。白花者眼科良,紫花者乳结效,黄花者寒气腹痛效。"
②治瘰疬及一切疔疽肿毒。(江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注意
肝实者可用,肝虚者忌之。
复方
①治暴赤火眼,风热肿痛,羞明怕日,翳遮等症:地草果一钱,川芎一钱,广木贼五分,蝉退一钱(去头、足),黄芩一钱,白蒺藜一钱(去刺,捣汁),白菊花一钱,栀仁一钱,羊肝一斤。水煎服。
②治妇人乳结不通,或小儿吹乳,或自身压着,头痛,怕冷,发热,口渴,体困,胸颤胀硬,痛如针刺:地草果二钱,川芎一钱五分,青皮五分,白芷一钱,花粉一钱,柴胡一钱,金银花一钱,甘草节五分。点水酒服。(宜忌以下出《滇南本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芋
-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
- 母猪藤
- 卷伞菌
- 水毛射
- 短瓣花
- 野厚朴花
- 竹叶蕉
- 滇姜三七
- 山黄杨子
- 海蜇皮
- 白郎花
- 冬瓜叶
- 卵叶贝母
- 山蓼
- 落花生枝叶
- 大青根
- 女金丹
- 地刷子
- 木棉皮
- 红沙
- 木竹子皮
- 海狗肾
- 木姜子根
- 蒺藜花
- 尿泡草
- 白粉蝶
- 木豆
- 墨七
- 四时青
- 猪脂膏
- 木蝴蝶树皮
- 木本猪毛菜
- 独椒
- 明萼草
- 马肠薯蓣
- 毛冬青
- 绵藤
- 木香花
- 母猪草
- 木大力王
- 木天蓼子
- 木锥花
- 醉鱼草
- 龙船乌泡
- 红缘层孔菌
- 山楂
- 木槿
- 檰芽
- 密枝问荆
- 鬼臼叶
- 刺茶美登木
- 刷把草
- 吹风藤
- 三股筋
- 夜合花
- 土碎补
- 黄荆
- 山羊油
- 红毛菍
- 短体鳗
- 木姜子茎
- 萹蓄
- 木通七叶莲
- 木防己花
- 马皮
- 铃兰
- 鸜雉
- 木半夏
- 木半夏叶
- 红直当药
- 木芙蓉根
- 七叶子
- 埋博树
- 木通根
- 墨
- 建兰叶
- 岗梅根
- 曼陀茄根
- 异株百里香
- 木绣球茎
- 梅露
- 仰天钟根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小通草
- 木蜡树叶
- 红水芋
- 黄鼠肉
- 水牛角
- 紫花芥
- 叶下珠
- 天麻子
- 短柄南蛇藤茎叶
- 蜥蜴
- 旱前胡
- 使君子
- 茴香茎叶
- 高粱根
- 补血薯
- 山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