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子
《中华本草》:冬青子
拼音注音
Dōnɡ Qīnɡ Zǐ
别名
冬青实、冻青树子。
英文名
Fruit of Purpleflower Holly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冻青,亦女贞别种也,山中时有之。但以叶微圆而子赤者为冻青;叶长而子黑者为女贞。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purpurea Hassk.[I.chinensis Sims]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冬青 常绿乔木,高可达12m。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叶片革质,通常狭长椭圆形,长6-10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很少圆形,边缘疏生浅锯齿,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冬季变紫红色,中脉在下面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外或叶腋内;花萼4裂,花瓣4,淡紫色;雄蕊4;子房上位。核果椭圆形,长6-10mm,熟时红色,内含核4颗,果柄长约5mm。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
甘;苦;凉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去风湿;止血敛疮。主须发早白;风显痹痛;消化性溃疡出血;痔疮;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浸酒。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浸酒,去风补血。2.《本草求真》:补肝强筋,补肾健骨。3.《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痹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冬青子
拼音注音
Dōnɡ Qīnɡ Zǐ
别名
冬青实(《本草图经》),冻青树子(《濒湖集简方》)。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冬青(《唐本草》),又名:冻生、冻青(《本草拾遗》),冬青木(《本草图经》),万年枝(《群芳谱·木部》),大叶冻青(《医林纂要》),四季青。
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叶互生,革质,通常狭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很少圆形,边缘疏生浅锯齿,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冬季变紫红色,中脉在下面隆起;叶柄长5~15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内或叶腋外;花萼4裂;花瓣4,淡紫色;雄蕊4;子房上位。核果椭圆形,长6~10毫米,红色,内含分核4枚,果柄长约5毫米。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疏林中。分布于长汇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
《纲目》:"甘苦,凉,无毒。"
归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能主治
去风。补虚。治风湿痹痛,痔疮。
①《本草图经》:"浸酒,去风补血。"
②《本草求真》:"补肝强筋,补肾健骨。"
③《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浸酒。
复方
治痔疮:冬至日取冻青树子,盐、酒浸一夜,九蒸九晒,瓶收。每日空心酒吞七十粒,卧时再服。(《濒湖集简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冬瓜藤
- 冬里麻根
- 地丁
- 大树跌打
- 地浆
- 麻母
- 东野菰
- 东风橘
- 单头紫菀根
- 地八角
- 长年兰
- 长白楤木
- 长节珠
- 多花沿阶草
- 东风菜
- 冬青叶
- 单条草
- 单花山竹子
- 赤沙糖
- 地柏树
- 地耳草
- 多枝婆婆纳
- 丁香蓼根
- 东北堇菜
- 冬葵叶
- 冬葵根
- 单体蕊黄芪
- 吊兰
- 吊灯花叶
- 赤芍药
- 鸱肉
- 倒吊蜡烛
- 冬珊瑚
- 冻青叶
- 长前胡
- 地菍果
- 倒挂草
- 到老嫩
- 多斑紫金牛
- 木荷
- 地柑
- 倒触伞
- 刀灰树
- 堆莴苣
- 绣球防风果
- 地黄叶
- 多穗石柯
- 多花猕猴桃
- 冬虫夏草
- 地白草
- 长叶竹根七
- 多叶花椒
- 长距兰
- 老鼠刺
- 倒吊笔叶
- 单叶铁线莲
- 单花芥
- 单花鸢尾
- 倒水莲
- 吊竹梅
- 赤楠
- 雪乌
- 地红子
- 地锦槭
- 多脉鹅耳枥
- 树葫芦
- 地石榴花
- 多穗石柯叶
- 多穗石柯茎
- 多花景天三七
- 多花猕猴桃茎叶
- 地刷子
- 地毡草
- 丁香油
- 车桑仔叶
- 倒莓子
- 吊灯花
- 单根木叶
- 单面针
- 杏子
- 地打果树皮
- 赤雹
- 细叶野牡丹
- 倒卵叶五加
- 地乌
- 地沙
- 钗子股
- 单花金丝桃
- 柿寄生
- 地皮风
- 冬瓜
- 多花猕猴桃根
- 东北雷公藤
- 车桑子根
- 地黄花
- 倒生莲
- 刀豆
- 刀豆壳
- 多刺绿绒蒿
- 多穗石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