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油
《中华本草》:鹄油
拼音注音
Hú Yóu
别名
天鹅油
英文名
Swan fa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gnus cygnus (Linnaeus)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
原形态
大天鹅,大型野禽。体长1.5m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外)黄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长度起这躯体长度。游泳时颈成“S”形,在空中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刖向腹部后方。全体洁白,从眼前至嘴基淡黄色。跗跖、趾及蹼为黑色。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淡肉色,嘴甲和嘴缘黑色,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在生有多种水生植物的湖泊岸边及沼泽地带,喜在水面上作长距离滑走。主食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小鱼类。资源分布:冬季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春秋适徙,经华北和东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
形状
本动物的绒毛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敛疮。主痈肿疮疡;小儿疳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鹄油
拼音注音
Hú Yóu
别名
天鹅油(《通玄论》)。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
原形态
大天鹅,又名:鹄(《史记》),天鹅、金头鹅(《饮膳正要》)。
体大型,形似鹅。体长1.5米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处)黄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长度超过躯体的长度。全体洁白,从眼先至嘴基淡黄色。跗跖、趾及蹼为黑色。
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暗淡肉色,嘴甲和嘴缘黑色,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
生境分布
栖息于湖泊和沼泽地带。能游泳,飞行迅速。主食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小鱼等。冬季见于长江以南各地,春秋迁徙,经华北和东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
功能主治
《纲目》:"涂痈肿,治小儿耳疳。"
复方
治耳疳出脓:天鹅油调草乌末,入龙脑少许,和敷。无则以雁油代之。(《遇玄论》)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花一炷香
- 紫弹树根皮
- 獭四足
- 枝儿条
- 皱叶狗尾草
- 姊妹树
- 珠儿参叶
- 竹叶椒根
- 竹叶榕
- 柞树皮
- 紫泡
- 牛筋
- 紫藤子
- 柞木枝
- 八月札
- 猪獠参
- 八月炸
- 豚卵
- 猪苓
- 泽兰
- 八仙过海
- 桃花
- 矮茎朱砂根
- 菟丝
- 竹叶菜
- 紫弹树枝
- 紫燕草
- 矮杨梅
- 紫弹树
- 祖司麻
- 竹(鼠留)肉
- 桃南瓜
- 紫茉莉根
- 紫草茸
- 鼹鼠
- 凹瓦韦
- 棕叶狗尾草
- 泽泻
- 柞木皮
- 粘毛鼠尾草
- 紫玉簪根
- 条叶垂头菊
- 粘毛黄花稔
- 桃儿七
- 柘树果实
- 帚菌
- 珠儿参
- 条裂山莴苣
- 田基黄
- 田螺
- 猪肺
- 皱杓兰
- 沼生柳叶菜
- 樟木钻
- 桐根
- 樟木子
- 痰药
- 子楝树叶
- 桃根
- 紫堇花
- 展枝唐松草
- 紫藿香
- 中华莛子藨
- 紫背金盘草
- 糖芥
- 紫筒草
- 八节毛
- 柞木
- 紫花络石
- 竹蜂
- 竹蠹虫
- 竹黄
- 棕榈花
- 泽藓
- 紫藤
- 总状土木香
- 紫丁香
- 胎生铁角蕨
- 田螺壳
- 樟梨
- 八角枫
- 甜草
- 粘毛鼠尾草果
- 樟柳头
- 斩妖剑
- 紫椿
- 八目鳗
- 竹叶防风
- 紫啸鸫
- 棠梨枝叶
- 砖子苗
- 紫苏
- 桃金娘花
- 棕榈子
- 桃叶
- 樟树根
- 竹菌
- 凹裂毛麝香
- 紫萝兰
- 阿尔泰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