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油
《中华本草》:鹄油
拼音注音
Hú Yóu
别名
天鹅油
英文名
Swan fa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gnus cygnus (Linnaeus)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
原形态
大天鹅,大型野禽。体长1.5m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外)黄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长度起这躯体长度。游泳时颈成“S”形,在空中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刖向腹部后方。全体洁白,从眼前至嘴基淡黄色。跗跖、趾及蹼为黑色。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淡肉色,嘴甲和嘴缘黑色,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在生有多种水生植物的湖泊岸边及沼泽地带,喜在水面上作长距离滑走。主食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小鱼类。资源分布:冬季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春秋适徙,经华北和东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
形状
本动物的绒毛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敛疮。主痈肿疮疡;小儿疳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鹄油
拼音注音
Hú Yóu
别名
天鹅油(《通玄论》)。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
原形态
大天鹅,又名:鹄(《史记》),天鹅、金头鹅(《饮膳正要》)。
体大型,形似鹅。体长1.5米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处)黄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长度超过躯体的长度。全体洁白,从眼先至嘴基淡黄色。跗跖、趾及蹼为黑色。
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暗淡肉色,嘴甲和嘴缘黑色,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
生境分布
栖息于湖泊和沼泽地带。能游泳,飞行迅速。主食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小鱼等。冬季见于长江以南各地,春秋迁徙,经华北和东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
功能主治
《纲目》:"涂痈肿,治小儿耳疳。"
复方
治耳疳出脓:天鹅油调草乌末,入龙脑少许,和敷。无则以雁油代之。(《遇玄论》)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棘豆
- 鹤顶兰
- 商陆花
- 黄毛山牵牛
- 茴香根
- 书带蕨
- 褐云玛瑙螺
- 南蛇藤根
- 牛口涎
- 荷莲豆草
- 射罔
- 狼膏
- 山稗子
- 双翎草
- 莽草
- 海非菜籽
- 苤蓝
- 老鼠竻
- 血水草
- 野芋
- 勒管草
- 红毛鸡
- 铅
- 虎掌南星
- 五指茄
- 痰药
- 银粉背蕨
- 玉铃花
- 皂荚根皮
- 蘡薁
- 羊髓
- 麻黄根
- 一把伞
- 燕麦灵
- 芸薹子油
- 盐麸子
- 硬飘拂草
- 羊肺
- 烟油
- 羊角桃
- 羊黄
- 太白菊
- 野灯草
- 秧青
- 一枝旗
- 玉米黑霉
- 硬骨藤
- 野厚朴花
- 羊哀
- 芸苔
- 益母草花
- 云南野砂仁
- 云南丹参
- 野席草根
- 野油麻
- 野猪肉
- 羊心
- 大树三台
- 虾蟆
- 燕窠土
- 野丁香
- 羽叶丁香
- 云南蕊木
- 益智
- 药用小阴地蕨
- 羊角参
- 洋草果
- 玉芙蓉
- 翼枝榆
- 越南悬钩子
- 云南重楼
- 云母石
- 盐酸树
- 虉草
- 野毛金莲
- 野猪头骨
- 羊齿天冬
- 玉屑
- 远志木蓝
- 野大豆
- 野扇花果
- 由跋
- 越橘果
- 郁金香根
- 盐胆水
- 野漆树根
- 羊奶果
- 羊红膻
- 芫花根
- 野升麻
- 羊乳
- 翼首草
- 云南铁扁担
- 野木瓜果
- 野樱花
- 洋金花
- 玉蜀黍
- 玉蜀黍根
- 野桂花
- 盐肤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