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油
《中华本草》:鹄油
拼音注音
Hú Yóu
别名
天鹅油
英文名
Swan fa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gnus cygnus (Linnaeus)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
原形态
大天鹅,大型野禽。体长1.5m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外)黄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长度起这躯体长度。游泳时颈成“S”形,在空中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刖向腹部后方。全体洁白,从眼前至嘴基淡黄色。跗跖、趾及蹼为黑色。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淡肉色,嘴甲和嘴缘黑色,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在生有多种水生植物的湖泊岸边及沼泽地带,喜在水面上作长距离滑走。主食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小鱼类。资源分布:冬季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春秋适徙,经华北和东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
形状
本动物的绒毛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敛疮。主痈肿疮疡;小儿疳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鹄油
拼音注音
Hú Yóu
别名
天鹅油(《通玄论》)。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
原形态
大天鹅,又名:鹄(《史记》),天鹅、金头鹅(《饮膳正要》)。
体大型,形似鹅。体长1.5米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处)黄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长度超过躯体的长度。全体洁白,从眼先至嘴基淡黄色。跗跖、趾及蹼为黑色。
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暗淡肉色,嘴甲和嘴缘黑色,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
生境分布
栖息于湖泊和沼泽地带。能游泳,飞行迅速。主食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小鱼等。冬季见于长江以南各地,春秋迁徙,经华北和东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
功能主治
《纲目》:"涂痈肿,治小儿耳疳。"
复方
治耳疳出脓:天鹅油调草乌末,入龙脑少许,和敷。无则以雁油代之。(《遇玄论》)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蜈蚣藻
- 葡萄叶秋海棠
- 蔓荆子叶
- 山木通根
- 芦荟花
- 毛轴莎草
- 筋骨草
- 山白果
- 紫竹根
- 稷米
- 石莽草
- 薄荷露
- 四川澄茄子
- 洋金花
- 碧桃干
- 刺葡萄
- 林背子
- 滇白芷
- 毛柴胡
- 鹿蹄肉
- 山胡椒根
- 天浆壳
- 四照花
- 云母石
- 太白三七
- 蔓草虫豆
- 落地生根
- 小地柏
- 山桃树皮
- 甜茶藤
- 水底龙
- 风毛菊
- 仙人掌
- 细叶香桂
- 牛舌草
- 小叶柳
- 斯里兰卡肉桂
- 鸡嗉子果
- 山玉兰
- 核子木
- 野鹅脚板
- 黄背草根
- 山柑算盘子
- 红果参
- 华中五味子
- 穗花杉种子
- 索骨丹
- 卤碱
- 十萼茄
- 太白丽参
- 蓝锡莎菊
- 凤凰毛
- 大马蹄蕨
- 新疆藜芦
- 浙桐皮
- 小乌泡
- 山椒根
- 炙甘草
- 腊雪
- 大红袍
- 蟾蜍
- 升麻
- 鼠皮
- 石花
- 竹荪
- 昆明山海棠
- 爵床
- 土羌活
- 崖姜
- 蛇疙瘩
- 伞梗虎耳草
- 杉木根
- 金橘根
- 一品红
- 鲨鱼油
- 三台红花
- 尖山橙
- 小接筋草
- 金樱子
- 岩陀
- 野漆树叶
- 银柴胡
- 骆驼蹄瓣
- 苦竹叶
- 香花刺
- 黄荆根
- 蟾皮
- 大戟
- 奶浆柴胡
- 篦子草
- 穿破石
- 荷叶金钱
- 豆列当
- 桃叶蓼
- 糜穰
- 猪殃殃
- 狗爪豆
- 四方麻
- 野扇花果
- 屈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