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杨梅
《*辞典》:矮杨梅
拼音注音
ǎi Yánɡ Méi
别名
杨梅(《云南中草药》)。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杨梅科植物矮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果实。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夏季采摘,鲜用。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2米。根呈不规则块状,上生少数细根。茎直立,具分枝,小枝较粗壮,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8厘米,宽1~3.5厘米,上面有腺体脱落后的凹点,下面有腺体,通常无毛;叶柄长1~4毫米,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雌雄异株。穗状花序单生叶腋,基部有不显着分枝;雄花序直立或上倾,极缩短分枝有1~3雄花;雄花无小苞片,有1~3雄蕊;雌花序长1.5厘米,极缩短分杖有2~4不孕苞片和2雌花:雌花有2小苞片,子房无毛。核果球形,成熟后暗红色,内果皮坚硬,黄白色。种子1枚。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根皮:涩,凉。果:酸,凉。"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酸涩,温。"
功能主治
治痢疾,腹泻,消化不良,崩漏,直肠出血,脱肛,风湿疼痛,跌打劳伤。
①《云南中草药》:"收敛,止血,消炎。防治痢疾,内出血,风湿疼痛,崩漏。"
②《云南中草药选》:"收敛止泻,止血,通络。治痢疾,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直肠出血,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食健胃,收敛,祛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
复方
①治风湿痛:杨梅根配小红参、叶下花共研末,用酒或开水送服。
②治久泻久痢:㈠杨梅果兑糖蒸吃。㈡杨梅酱(熟透的杨梅五斤,蜂蜜二斤,腌藏一年后备用)常服。
③治脱肛:杨梅根研末,煮大肠吃。
④治咳嗽:杨梅酱配枳壳、陈皮、百部(三味为末),共蒸吃。(选方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芭茅果
- 三铃子
- 酸枣仁
- 展花乌头
- 贯众
- 蘘荷子
- 短柄南蛇藤果
- 苏木蓝
- 喜鹊肉
- 香蓼
- 矮脚苦蒿
- 鸡骨草
- 白子菜
- 墓头回
- 黑面叶
- 藕节
- 羊胎
- 黑龙丝
- 牛心果
- 淮通
- 刺黄连
- 香加皮
- 对虾壳
- 黄鼠肉
- 浙樟
- 马蹄草
- 神曲
- 叶上花
- 甲鱼头
- 逼血雷
- 金丝带
- 华山矾
- 黍茎
- 蕺叶秋海棠
- 雪茶
- 紫铜矿
- 铜锤草
- 薄荷脑
- 白茅针
- 涩梨
- 雀榕根
- 七角枫
- 柱果木榄叶
- 鲮鲤
- 重唇鱼
- 长梗石柑
- 阿魏侧耳
- 鹿角霜
- 珍珠伞
- 冰糖草
- 斑唇马先蒿
- 长瓣金莲花
- 曲花紫堇
- 过山风
- 烟管蓟
- 松针
- 玉带根
- 鳖甲
- 剑麻
- 砧草
- 黄锁梅
- 青竹蛇
- 黄麻
- 狗娃花
- 海韭菜
- 稻草
- 小朴松实
- 乌饭树
- 鸡枞
- 省沽油根
- 三棱草
- 药老
- 獭肝
- 黄荆叶
- 两色瓦韦
- 欧绵马
- 二裂叶委陵菜
- 炮仗筒
- 大叶紫珠
- 宜昌荚蒾叶
- 石枣子
- 竹鱼
- 紫薇根
- 七爪风
- 大花列当
- 土玉桂
- 红果冬青根
- 荠菜
- 马兰
- 粉瘤菌
- 黄连
- 钻石风
- 石仙桃
- 总状绿绒蒿
- 红叶甘橿
- 红毛叶马蹄香
- 黄颔蛇
- 篦齿蒿
- 繁缕
- 牛奶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