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留)肉
《中华本草》:竹(鼠留)肉
拼音注音
Zhú ( Shǔ Liú ) Ròu
别名
竹鼠、竹豘、篱鼠
英文名
Bamboo rat Mea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mys sinensis Gray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捕捉,捕后杀死,剥去外皮,剔除骨骼、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
竹鼠,体形粗壮,呈圆筒形。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尾长6-7cm,体重500-800g。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内。四肢短粗,爪强而锐利。尾上下均被有稀毛,成兽背部及两侧棕灰色并具光泽,毛基灰色,无白尖的针毛。吻侧毛色较浅。体腹面毛较稀,色浅。幼兽毛色较深,周身均为黑灰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喜食竹子的地下茎,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清热止渴。主痨肺发热;胃热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只;或作散剂。
各家论述
1.《纲目》:补中益气,解毒。2.《医林纂要》:养阴除热,治痨瘵,止消渴。3.《本草求原》:益肺胃气,化痰解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茉莉根
- 凹瓦韦
- 矮杨梅皮
- 泽泻
- 炙甘草
- 紫草茸
- 猪蹄甲
- 抓地龙
- 柘耳
- 粘毛黄花稔
- 粘毛鼠尾草
- 紫弹树叶
- 紫茉莉叶
- 紫茎
- 紫薇
- 猪肚木
- 制何首乌
- 制川乌
- 朱唇
- 朱砂草
- 竹节人参叶
- 紫杉
- 泽泻实
- 猪屎豆
- 紫荆木
- 猪毛菜
- 猪肚子
- 猪肝
- 珠芽半枝
- 砧草
- 竹叶艾
- 斩木橿子
- 朱顶红
- 竹节菜
- 柞蚕蛹
- 山狸子肉
- 无尾果
- 暗紫贝母
- 沼泽念珠藻
- 浙樟
- 獐肉
- 獐髓
- 珠果黄紫堇
- 棕榈
- 樟
- 紫苏梗
- 痄腮树
- 中南星
- 总序绿绒蒿
- 枣槟榔
- 棕榈子
- 紫苏
- 猪毛蕨
- 砖子苗
- 斩龙剑
- 樟树根
- 樟梨
- 沼地马先蒿
- 紫藤
- 总状土木香
- 斩妖剑
- 竹菌
- 竹鱼
- 柘木白皮
- 女贞叶
- 紫桔梗
- 紫珠
- 紫芝
- 中间骨牌蕨
- 张公鱼
- 安息香
- 梓木
- 艾纳香根
- 竹鸡
- 樟脑
- 大叶黄杨根
- 紫金牛
- 掌叶榕
- 樟梨子
- 浙江铃子香
- 紫菜
- 猪耳掌
- 紫金沙
- 瘴气藤
- 掌羽凤尾蕨
- 毛菊苣
- 水蛭
- 蘘草
- 罗汉果根
- 高脚落山箕根
- 覆盆子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对节叶
- 裂果卫矛
- 南方红豆杉
- 白金古榄
- 水边指甲花
- 诃子核
- 毛贯众
- 蚕豆荚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