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仙丝
《中华本草》:捆仙丝
拼音注音
Kǔn Xiān Sī
别名
青龙筋、九龙香、还阳草、藤叶细辛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萝摩科植物青龙藤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ndia hnryi(Warb.Ex Schltr.Et Diels)Tsiang et P.T.Li[Cynanchum henryi Warb.Ex Schltr.Et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缠绕藤本。茎柔弱,无毛或幼枝上有微毛。叶对生;叶柄长约3mm,被微毛,顶端具丝状小腺体;叶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3-4.5cm,宽5-10mm,无毛,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不明显。聚伞花序腋生,长1-2cm;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近钟状,花冠裂片5,展开,比花冠筒长,内面被疏微毛;副花冠5裂,着生于合蕊冠基部,裂片三角形;花药先端有圆形薄膜附属物;花粉块长圆形,下垂,花粉决柄弯曲向上升;子房无毛,柱头盘状五角形。蓇葖果单生,狭披针形,长5-6cm。种子先端具白绢质的种毛。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700m的山地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性味
微辛;性温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冷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复方
①治风湿手足麻木,筋骨损伤:捆仙丝一两。炖猪蹄服。②治牙痛:捆仙丝干根半寸,研粉,含在痛牙处。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捆仙丝
拼音注音
Kǔn Xiān Sī
别名
青龙筋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萝草科植物青龙藤的带根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缠绕藤本。茎细弱,多分枝,绿色。叶对生;狭披针形,长3~4.5厘米,宽5~10毫米,全缘;叶柄短,长2~3毫米。伞形花序腋生,具少数花朵;花冠钟形,5裂,淡绿色。蓇葖果纺锤形,长4~5厘米。种子先端有冠毛。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崖边或石隙中。分布陕西、四川。
性味
淡,温。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理气祛风。治跌打损伤,下肢冷痛麻木,风湿手足麻木,牙痛。
复方
①治风湿手足麻木,筋骨损伤:捆仙丝一两。炖猪蹄服。
⑦治牙痛:捆仙丝干根半寸,研粉,含在痛牙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西瓜根叶
- 豹骨
- 野洋参
- 构皮麻
- 赤链蛇
- 樗叶
- 毛叶肾蕨
- 苦荬菜
- 海门冬
- 细花丁香蓼
- 枫香树根
- 太白三七
- 红丝线
- 相思子根
- 荭草
- 潮风草
- 小叶蛇总管
- 鹿蹄肉
- 石瓜子莲
- 省雀花
- 黄花菜子
- 楮实子
- 大草乌
- 秋海棠果
- 小狮子
- 大树甘草
- 莸叶醉鱼草
- 午香草
- 五托莲
- 午时花
- 吴茱萸叶
- 乌骨鸡
- 弯管花
- 尾花细辛
- 海茄子
- 刺苞南蛇藤
- 小黄皮
- 鹿蹄草
- 蒿枝七
- 乌鳢
- 五除叶
- 乌饭树
- 五加果
- 水狼萁
- 五味草
- 娃娃鱼
- 虎尾轮根
- 心叶黄花仔
- 独一味
- 五香草
- 黄蜀葵
- 金针菜
- 火秧竻蕊
- 杨梅根
- 小鬼钗
- 五爪风
- 桂花跌打
- 红毛草
- 齿叶草
- 白升麻
- 镜面草
- 角花胡颓子
- 蛤壳
- 钝叶蔷薇
- 杜父鱼
- 黄桷皮
- 鸡脑
- 龟版
- 鸡骨柴
- 金鸡脚
- 黑头草
- 锯齿溪蟹
- 菅
- 零余子
- 酒药花
- 苦葵鸦葱
- 榔榆叶
- 榕树叶
- 山合香
- 楮茎
- 狸肉
- 芦竹根
- 水马桑
- 乌金草
- 黍米
- 石荠苎
- 小接筋草
- 锡兰肉桂
- 苏合香
- 鳕鱼
- 异穗卷柏
- 野核桃油
- 乌鸦胆
- 玉蜀黍根
- 假地豆
- 合掌草
- 乌骚风
- 虎头蕉
- 平贝母
- 草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