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金板
《*辞典》:括金板
拼音注音
Kuò Jīn Bǎn
别名
水杨柳(《贵州民间方药集》)。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水黄花的根皮及叶。秋季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肥厚。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分枝,秋季转红。叶互生;叶片狭长椭圆形,长3.5~7厘米,宽6~12毫米,先端钝,基部狭,全缘。花序多歧聚伞状,通常5伞梗呈伞状,总苞叶状,卵状长椭圆形,5枚轮生,淡黄色;每伞梗又生3小伞梗,基部苞叶3枚,狭卵形,小伞梗再抽出第3回小伞梗,杯状花序苞片4,花瓣状,黄色;花单性,无花被。蒴果3棱状圆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河岸及潮湿的丛林中。分布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①《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寒,有毒。"
②《贵州草药》:"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逐水,利尿。治水肿,臌胀,疥疮瘙痒。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利便。治水肿,臌胀病。"
②《贵阳民间药草》:"清热,逐水,利尿。治水肿,水臌,血蛊,疥疮瘙痒。"
③《贵州草药》:"泻水,清热,解毒。治水臌,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为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
《贵阳民间药草》:"虚弱者禁服。"
复方
①治水肿、水撒病:㈠水黄花干燥根皮,微炒为末,加等量蜂蜜,制成蜜丸如豌豆大。每日服一次,每次服一粒,空腹服下,重症体实者可服至三粒,水下肿消则停服。至多连服七日。体弱者禁服。忌食盐一百日;㈡鲜水黄花根三钱。加水煎汤内服,如下泄过烈,可用冷粥内服止泻;㈢鲜水黄花根五钱,蒸鸭一只,至极烂内服。
②治水盅、血蛊:㈠水黄花根一钱,土知母、土大黄、木通、棕树根、水皂角各二钱,五谷子根、土茯苓各三钱。煨水服,以酒为引;㈡鲜水黄花根三钱,石菖蒲二钱,煎水服。
③治疥疮瘙痒:水黄花叶,晒干为末,用油调敷患处。(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无名肿毒:水黄花嫩叶一把。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杉寄生叶
- 蜻蜓兰
- 蓝猪耳
- 鸡屎藤果
- 木槿
- 百合花
- 地涩涩
- 毛茄
- 绵参
- 黄皮根
- 黄花绿绒蒿
- 小杉藻
- 乌蛇皮
- 红椋子
- 两色乌头
- 玉蝉花
- 双肾参
- 八角金盘
- 白蓝翠雀花
- 光裸星虫
- 芭茅果
- 蚍子草
- 雪药
- 白珠树
- 朴树叶
- 山姜
- 七叶一把伞
- 虎咬癀
- 秋木瓜
- 雷公连
- 白千层油
- 倒根蓼
- 黑老头
- 透骨香根
- 杉蔓石松
- 黄山五叶参
- 光石韦
- 铁粉
- 落新妇
- 向日葵花盘
- 荷叶金钱
- 蜣螂
- 歪头菜
- 酒药花
- 毛莸
- 豆腐渣果根
- 伞莎草
- 君迁子
- 小花五味子藤
- 白果叶
- 蟹爪
- 刺黄芩
- 山白菊
- 朴树根皮
- 小酒瓶花
- 女娄菜根
- 野棉花根
- 南天竹梗
- 白马骨
- 芥蓝
- 土草果
- 山禾串
- 地血香果
- 粗糠柴
- 毒鱼藤
- 滇白药子
- 紫铜矿
- 陆英根
- 松节
- 兰花
- 无患树皮
- 芜菁花
- 蟑螂
- 秃鹫
- 白勒
- 春花木
- 红螺塔
- 紫燕草
- 小粘叶
- 水鳖蕨
- 岗边菊
- 雉子筵
- 水游草
- 黄接骨丹
- 桂木
- 脉耳草
- 云豹骨
- 毛蕨根
- 白鸭肉
- 佛手
- 矩叶酸藤果
- 枇杷核
- 红紫珠
- 牛金子
- 鹤肉
- 包袱七
- 云杉球果
- 茄叶一枝蒿
- 毛麝香
- 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