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矾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黄矾
拼音注音
Huánɡ Fán
别名
金线矾、鸡矢矾、鸡屎矾
英文名
Fibroferrite
出处
1.《海药本草》:金线矾,《广州志》云,生波斯国。打破内有金线纹者为上。2.《纲目》: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外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brofessite
原形态
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常为细小纤维状之集合体。颜色淡黄。光泽呈绢丝状或珍珠状。微透明。硬度2-2.5。比重1.8-1.9。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长石及粗面岩内。资源分布: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不规则块状。淡黄色。微透明;绢丝光泽或珍珠光泽。体较轻,硬度近于指甲。微有铁锈气,味咸、酸,微涩。以色淡黄、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主要含硫酸铁(Fe2O3·2SO3·10H2O),其中三氧化硫(SO3)32%,三氧化二铁(Fe2O3)32%,水(H2O)36%。
性味
酸;涩;咸;寒;有毒
鉴别
(1)取本品1小块,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有水生成,附于上部的管壁上。(检查结晶水)(2)取本品约0.5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br]①取滤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铁盐)②取滤液1ml,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③取滤液1ml,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硫酸盐)④.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硫酸盐)
归经
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敛疮。主痔瘘;恶疮;疥癣;聤耳出脓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内服:研末,每次0.5g;入丸、散。
注意
本品多作外用,内服宜慎,不可多服久服。
复方
①治痔瘘肿痛,脓血不止: 黄矾三两,乌蛇六两(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耆三两(锉),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骆驼胸前毛三两半(烧灰)。 上药捣罗为未,炼蜜和捣三、二百杆,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黄耆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黄矾丸) ②治小儿盯耳出脓水: 黄矾半两,乌贼鱼骨一分,黄连一分(去须)。上药捣罗为末,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 (《圣惠方》黄矾散) ③治妇人颊上疮,瘥后每年又发: 黄矾石二两(烧令汁尽),胡粉一两,水银一两半。捣筛矾石,胡粉更筛,先以片许猪脂,于瓷器内熟研水银令消尽,更加猪脂,并矾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疮以涂之,又别熬胡粉令黄,涂膏讫,则薄此粉。 (《补缺肘后方》) ④治急疳蚀齿,唇口坏烂肿痛: 黄矾、青矾、白矾(烧令汁尽)、白狗粪灰、莽草、雄黄(细研)各半两,石胆(细研)、莨菪子(炒令黑)、干地龙(微炒)、入粪灰各一分,麝香一钱(研细)。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先以盐浆水漱口三两度,于上点之,日三用,有涎勿咽。(《圣惠方》黄矾散) ⑤治妒精疮: 黄矾、青矾、麝香。上三味等分,为末,小便后敷上,不过三度。(《千金方》)
各家论述
1.《唐本草》:疗疮生肉。2.《海药本草》: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痰。3. 李杲:治阳明风热牙疼。4.《海药本草》:《广州志》云:金线矾生波斯国,打破内有金线文者为上,多入烧家用。5.《纲目》: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文,谓之金线矾,磨刀剑显花文。《丹房镜源》云:五色山脂,吴黄矾也。
临床应用
用于痔瘘、恶疮、疥癣等病证。黄矾多外用,可单用,或与其他燥湿敛疮、清热解毒药配伍用,如治痔瘘肿痛,脓血不止,黄矾配乌蛇、枳壳等祛风止痛,枯痔敛疮。治疳蚀疮,唇口坏烂肿痛,可配青矾、白矾、雄黄解毒消疳,生肌敛疮。治聤耳出脓久不愈,则配用乌贼骨、黄连解毒化瘀,收湿敛疮。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黄矾
拼音注音
Huánɡ Fán
别名
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
原形态
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常为细小纤维状之集合体。颜色淡黄。光泽呈绢丝状或珍珠状。微透明。硬度2~2.5。比重1.8~1.9。常产于长石及粗面岩内。
化学成分
主要含硫酸铁;自绿矾中拣取者,主为碱式硫酸铁或硫酸铁。
性味
《海药本草》:"味咸酸涩,有毒。"
功能主治
治痔瘘、恶疮、疥癣。
①《唐本草》:"疗疮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
③李杲:"治阳明风热牙疼。"
用法用量
外用:煅研细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剂。
复方
①治痔瘘肿痛,脓血不止:黄矾三两,乌蛇六两(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耆三两(锉),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骆驼胸前毛三两半(烧灰)。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黄耆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黄矾丸)
②治小儿聤耳出脓水:黄矾半两,乌贼鱼骨一分,黄连一分(去须)。上药捣罗为末,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圣惠方》黄矾散)
③治妇人颊上疮,瘥后每年又发:黄矾石二两(烧令汁尽),胡粉一两,水银一两半。捣筛矾石,胡粉更筛,先以片许猪脂,于瓷器内热研水银令消尽,更加猪脂,并矾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疮以涂之,又别熬胡粉令黄,涂膏讫,则薄此粉。(《补缺肘后方》)
④治急疳蚀齿断,唇口坏烂肿痛:黄矾、青矾、白矾(烧令汁尽)、白狗粪灰、莽草、雄黄(细研)各半两,石胆(细研)、莨菪子(炒令黑)、干地龙(微炒)、人粪灰各一分,麝香一钱(研细)。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先以盐浆水漱口三两度,于上点之,日三用,有涎勿咽。(《圣惠方》黄矾散)
⑤治妒精疮:黄矾、青矾、麝香。上三味等分,为末,小便后敷上,不过三度。(《千金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竹参
- 霞天曲
- 大青木
- 大马哈鱼
- 打破碗花花
- 黄疸树
- 大血藤
- 大鳞毛蕨
- 大麦醋糟
- 黄花母
- 大黄蜂子
- 黄细辛
- 黄花远志
- 秤杆草
- 老鼠竻
- 黄葵
- 黄蜀葵叶
- 大高良姜
- 当归
- 大青盐
- 牛奶树子
- 丁香
- 黄花参
- 岩春草
- 柠条
- 大一枝箭
- 绿玉树
- 东北桤木
- 金纳香
- 密脉鹅掌柴
- 冬里麻
- 冻绿刺
- 大花柳叶菜
- 天脚板根
- 土藁本
- 土香榧
- 土黄芩
- 复叶耳蕨
- 华东瘤足蕨
- 草蛛
- 树锦鸡儿
- 小漆树
- 大铁扫把
- 血竭
- 苦地丁
- 红毒茴
- 塘虱鱼
- 天脚板
- 大头艾纳香
- 凫羽
- 金背枇杷花
- 东当归
- 南亚新木姜
- 绢毛石花
- 龙珠果
- 老鼠吹箫
- 十两叶
- 豆瓣香
- 木香花
- 熊脂
- 苦甘草
- 腽肭脐
- 硫化铅
- 松树梢
- 臭黄荆叶
- 西藏点地梅
- 地钱
- 蓝玉簪龙胆
- 沙果
- 白花草
- 山黄麻
- 东廧子
- 骨牌蕨
- 光叶巴豆树
- 马槟榔
- 兰竹参
- 蔓草虫豆
- 飞来蓝
- 枣槟榔
- 心不干
- 露珠香茶菜
- 川桂
- 白桂
- 狼尾巴蒿
- 粟糖
- 玉屑
- 花点草
- 对节叶根
- 大九节铃
- 雨久花
- 披针骨牌蕨
- 胡桃壳
- 地血香
- 樟木钻
- 银边吊兰
- 使君子
- 拐芹
- 毛轴碎米蕨
- 香圆子
- 金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