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针骨牌蕨
《中华本草》:披针骨牌蕨
拼音注音
Pī Zhēn Gǔ Pái Jué
别名
万年青、克氏骨牌蕨
英文名
Diverse Lepidogrammitis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christenseni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6-10cm。根茎细长,横生,绿色,被暗褐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基部圆形,边缘有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短,长0.5-2cm,叶片阔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5-9cm,中部宽2-3cm,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全缘;孢子叶的叶柄长3-4.5cm,基部有鳞片,其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8-9cm,宽约1cm,先端渐尖,基部长楔形,有长柄;中脉两面稍隆起,小脉羽状,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叶背面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近于中脉,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50-1700m的林缘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止血。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涩、性平。有清热除湿、止血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炎,小儿高热,外伤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玉带海雕
- 凹朴皮
- 酪
- 小山稔
- 大花剪秋罗
- 檵花叶
- 三匹叶
- 矮柳穿鱼
- 黄背草苗
- 樟
- 骡宝
- 漏芦
- 羯布罗香
- 生姜汁
- 厚叶川木香
- 黑穗画眉草
- 庵闾子
- 荷青花
- 赛番红花
- 苦绳
- 铁棒锤
- 马兰
- 黄荆
- 一年蓬
- 百灵草
- 水豆瓣
- 竹林消
- 二叶舌唇兰
- 矩形叶鼠刺
- 小白蜡条
- 八角乌
- 琼枝
- 哈蟆油
- 绢毛菊
- 尾叶山柑
- 羊角拗子
- 短柄枹栎虫瘿
- 黄葵
- 软丝藻
- 石芥菜
- 大薸
- 原蚕沙
- 三颗针
- 牌楼七
- 短冠草
- 紫荆木
- 丝瓜皮
- 高粱
- 凉三七
- 跌打老
- 茴香茎叶
- 大黄蜂子
- 破天菜
- 荷莲豆菜
- 水木草
- 吉笼草
- 蜂糖罐
- 山黄菊
- 刺楸
- 毛蕨根
- 芙蓉根
- 炙黄芪
- 黑腺珍珠菜
- 毛冬瓜
- 松木皮
- 蛇疙瘩
- 大黄
- 龙须莞
- 枣叶
- 五代同堂
- 杏仁
- 东野菰
- 马肋巴
- 蜈蚣旗根
- 红叶树子
- 八节毛
- 白茅根
- 石上莲
- 赤茯苓
- 黑石珠
- 水虾草根
- 绒毛诃子
- 水牛尾
- 小朴松实
- 披散糖芥
- 拦路虎
- 苍山冷杉
- 鸢油
- 方蟹
- 胃友果
- 红旱莲
- 耳叶排草
- 五角叶葡萄
- 鲐鱼
- 蒲葵
- 碎骨红
- 大飞扬
- 透骨香
- 大一面锣
- 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