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针骨牌蕨
《中华本草》:披针骨牌蕨
拼音注音
Pī Zhēn Gǔ Pái Jué
别名
万年青、克氏骨牌蕨
英文名
Diverse Lepidogrammitis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christenseni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6-10cm。根茎细长,横生,绿色,被暗褐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基部圆形,边缘有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短,长0.5-2cm,叶片阔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5-9cm,中部宽2-3cm,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全缘;孢子叶的叶柄长3-4.5cm,基部有鳞片,其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8-9cm,宽约1cm,先端渐尖,基部长楔形,有长柄;中脉两面稍隆起,小脉羽状,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叶背面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近于中脉,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50-1700m的林缘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止血。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涩、性平。有清热除湿、止血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炎,小儿高热,外伤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瘦风轮
- 臭梧桐花
- 脉耳草
- 矮脚南
- 风化硝
- 辣蓼草
- 鲨鱼心
- 荚果蕨贯众
- 鸡卵草
- 炙红芪
- 黄荆
- 乌蔹莓
- 草灵脂
- 盐肤木
- 梭子蟹
- 铜棒锤
- 凤眼果
- 长隔距兰
- 木槿根
- 龙须草
- 苦檀子
- 刺猬皮
- 景天三七根
- 铁落
- 青酒缸根
- 铜线草
- 接骨草
- 蟹
- 昏鸡头
- 红帽顶
- 马比木
- 百药煎
- 祁州一枝蒿
- 马牙七
- 赤麻鸭
- 合掌消
- 九节风
- 节节草
- 紫阳花
- 天竺黄
- 寄居蟹
- 长春花
- 地锦草
- 苞叶木
- 草木王
- 金腰
- 豆腐泔水
- 黄皮果核
- 吐烟花
- 猕猴桃藤中汁
- 朱顶红
- 浮萍
- 狗筋蔓
- 蛏
- 岗梅根
- 蛇胆
- 百步还阳丹
- 单根木
- 蓬莱草
- 山羊肝
- 黑草
- 茅草叶
- 鸡血七
- 含羞草
- 浮海石
- 桤木
- 礜石
- 苦马豆
- 金榭榴
- 蝎子七
- 山矾
- 费菜
- 南天竹根
- 紫雪花
- 杜仲藤
- 凤眼果壳
- 草木灰
- 大麻药
- 五爪龙
- 硼砂
- 刺苋菜
- 带鱼
- 蓝花侧金盏
- 漆树根
- 刺梨根
- 狗脚迹
- 土牡蛎
- 青棉花藤叶
- 蜗牛
- 螳螂
- 白草根
- 花生衣
- 羊屎条根
- 酸水草
- 土半夏
- 红榔木
- 异木患
- 毛莲蒿
- 蝉蜕
- 金钱白花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