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蕨根
《中华本草》:毛蕨根
拼音注音
Máo Jué Gēn
别名
贯众、贯仲、紫萁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密鳞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squarrosum(D.Don)Fee[Aspidium squarrosum D.Do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叶柄与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60-10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密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0-40cm,禾秆色,密被棕褐色、边缘有睫毛的阔卵形或狭披针形大鳞片;叶片革质,长圆披针形,长40-60cm,宽10-17cm,渐尖头并为羽状,基部不缩狭,上面光滑,下面疏被红棕色鳞毛,羽轴和叶轴下面密被褐棕色、通常扭曲的线状披针形长鳞片,二回羽状;羽片25-35对,斜展,互生,中部羽片长8-10cm,宽2-2.5cm,渐尖头,有短柄,一回羽状;小羽状10-15对,长圆状镰形,渐尖头,基部不对称,羽片基部上侧1小羽片较长,长达2cm,直立,上侧近圆弧形,有2-3个半裂圆齿,下侧边平直,全缘,叶脉羽状,不甚明显。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上半部,每小羽片有5-7个,成熟时汇合;囊群盖大,深棕色,彼此接近,全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的山谷杂木林下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性味
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感;麻疹。主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痢疾;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三七
- 大人血七
- 三筒管
- 蛾眉石凤丹
- 金老梅花
- 山白龙
- 天麻子
- 脉果漆
- 细枝柃
- 臭柏
- 菊三七
- 红鸡踢香根
- 大花列当
- 花椒叶
- 阔叶垂头菊
- 蛤蟆草
- 野芝麻
- 毛茄
- 中华石楠果
- 黄鳝藤
- 九里香
- 过山风
- 菠萝皮
- 地筋
- 铁牛钻石
- 天香炉
- 牛耳岩白菜
- 野冬菊
- 湖北贝母
- 勒马回
- 江珧柱
- 臭常山
- 鳞始蕨
- 春不见
- 满山红油
- 水龙
- 秤砣梨
- 丁公藤
- 乌蛇
- 荚果蕨贯众
- 半边菜
- 照山白
- 棣棠花
- 黄连花
- 棵麻
- 野梨枝叶
- 牛耳枫子
- 马蹄甲
- 曲花紫堇
- 泥胡菜
- 南岭黄檀
- 胡麻叶
- 薤白
- 角翅卫矛
- 刺楸茎
- 雉肝
- 鸡血藤
- 吉龙草
- 牛腰子果
- 沙枣
- 小紫金牛
- 黄杞
- 羊七莲
- 土桂皮
- 刺血红
- 鸭
- 十两叶
- 对叶林根
- 鸡脚草乌
- 黄花铁线莲
- 小棕皮头
- 老君须
- 苏木蓝
- 广西九里香根
- 菊苣
- 剪红纱花
- 贴骨散
- 假百合
- 海虾壳
- 顶羽菊
- 石楠
- 厚叶牛耳草
- 小雪人参
- 细草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鸢胆
- 鲫鱼藤
- 金花草
- 黄连
- 树扁竹
- 石韦
- 鳑魮鱼
- 白补药
- 落花生
- 中华蹄盖蕨
- 猪骨
- 漆子
- 大叶紫苏
- 吉林乌头
- 甘肃棘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