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脉柳叶菜
《中华本草》:毛脉柳叶菜
拼音注音
Máo Mài Liǔ Yè Cài
别名
柳叶菜、兴安柳叶菜、小柳叶菜、水泽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毛脉柳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E,laetum WALL.ex Hausskn.]采收和储藏:7-8月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毛脉柳叶菜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细,斜升,棕黄色,密生多数细根;茎具2条细棱,棱上密生曲柔毛,其余近无毛。叶上部互生,无柄,下部对生,具短柄;叶征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6cm,宽1-2.5cm,边缘具不规则浅细锯齿,两面脉上被短柔毛。花两性,单朵腋生,通常粉红色,长4-6mm;花萼裂片4,长3-4mm,外被短毛;花瓣4,倒卵形,先端凹缺,长4-6mm;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被曲柔毛,柱头头状,长宽各1-1.2mm,基部为长约3mm的花柱。蒴果细长圆柱形,长5-7cm,散生长柔毛;种子多数,黄褐色,近长圆柱形,长5-7cm,散生长柔毛;种子多数,黄褐色,近长圆形,长约1mm,具小乳突,先端有污白色簇毛。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400m的林缘、灌丛、草地、沟边沼泽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
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收敛固脱。主月经过多;带下赤白;久痢;久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脉柳叶菜
别名
兴安柳叶菜
来源
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毛脉柳叶菜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生用。
性味
苦、涩,温。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止痢。用于肠炎痢疾,月经过多,白带。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豆瓣绿
- 五加皮
- 直立百部
- 乌蛇皮
- 红药子
- 胡芦巴
- 紫背天葵草根
- 普陀南星
- 黄金菊根
- 紫竹根
- 铁树
- 甘蓝
- 豌豆
- 枇杷芋
- 刺蓼
- 龟肉
- 苦参
- 大叶子
- 甘蔗
- 麝肉
- 葫芦七
- 鲦鱼
- 岩豆
- 紫椴
- 鹅腿骨
- 斑蝥
- 兜兰
- 鱼藤
- 筀笋
- 蟛蜞
- 狗血
- 虎睛
- 狗心
- 猫肝
- 鸭涎
- 肉桂
- 石鳖
- 沙枣
- 庵闾子
- 牛至
- 虾蟆皮
- 麻楝
- 婆婆纳
- 蚬壳
- 飞蛾七
- 麻鱼骨
- 鳖血
- 旱芹
- 驱风通
- 紫地榆
- 麋角
- 毛茄
- 牛齿
- 钩吻
- 鲇鱼
- 鹰骨
- 蚤休
- 藁本
- 绿萼梅
- 雁脂
- 椿皮
- 鸱鸺
- 鸭肪
- 刺榆皮
- 地骨皮
- 牛髓
- 猴枣
- 青稞
- 鲩鱼
- 篑草
- 犀角
- 蜂蜡
- 野木鱼
- 水榆
- 海燕
- 牛肝
- 獾骨
- 苹婆
- 狗宝
- 鳝鱼
- 檰芽
- 卷耳
- 赤车
- 托盘
- 鼹鼠
- 棘针
- 荠宁
- 信石
- 碗蕨
- 蘽根
- 韭根
- 杄木
- 翁波
- 蝶兰
- 鸱头
- 豆蔻
- 破布叶
- 雀麦
- 土附子
- 漆大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