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斑鸠菊
《中华本草》:柳叶斑鸠菊
拼音注音
Liǔ Yè Bān Jiū Jú
别名
米碌塞、铁珠草、白头升麻、白龙须
英文名
root of Willowleaf Ironweed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斑鸠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saligna (Wall.) D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柳叶斑鸠菊 多年生坚硬草本,高60-100cm或更高。茎基部木质,直立,多分支,有明显条纹,稍粗糙,有密腺毛。叶互生;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叶片倒披针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8cm,宽1-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窄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侧脉7-8对,细脉风状,叶脉在下面明显,两面有黄褐色密糙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径5-8mm,通常6-8个在叶腋或枝端排成具叶的伞房状花序,具6-12个花;花梗5-8mm,被较密短柔毛和腺;总苞狭钟形,径约6mm,总苞片4层,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常紫色,钝而具小尖,长1.5-6mm,有疏绒毛或近无毛;花淡红紫色,花冠筒状,长6-7mm,上部具狭披针形短裂片,外面具腺。瘦果长圆形,长约2mm,具10条肋,无毛,肋间有腺点;冠毛淡白色,1层,糙毛状,长约7mm。花期9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2100)m的开旷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润肺止咳。主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折带;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全草:治疟疾。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卵叶娃儿藤
- 东风螺壳
- 鹿角胶
- 细叶黄杨
- 鸬鹚涎
- 龙舌草
- 鸬鹚骨
- 刚毛香茶菜
- 山里红
- 鹿葱
- 碎骨红
- 鳜鱼胆
- 露兜竻蔃
- 绿豆升麻
- 石耳
- 榆树
- 锈毛旋蒴苣苔
- 姜石
- 鲫鱼脑
- 龙葵
- 肉穗草
- 鸢油
- 莸
- 黄花夹竹桃
- 镰片假毛蕨
- 藤槐
- 咳喘木
- 对叶榕
- 软骨过山龙
- 石楠
- 眼子菜
- 猴头菌
- 柿花
- 毛果小甘菊
- 博落回
- 毛稔
- 角果木子油
- 松毛火绒草
- 岩泽兰
- 黄鼠狼
- 黄鼬
- 锦地罗
- 鳆鱼
- 海桑
- 威灵仙叶
- 南烛子
- 黄羊肉
- 华东瘤足蕨
- 蝼蛄
- 白脂麻
- 岗梅根
- 托盘
- 鲤鱼目
- 小金钱草
- 千金子
- 毛木树叶
- 羊胎
- 小叶买麻藤
- 胆矾
- 剪红纱花
- 蚬肉海棠
- 广西九里香根
- 扇叶阴地蕨
- 火炭母
- 有柄石韦
- 山羊耳
- 白苏子油
- 骡宝
- 野芫荽
- 篦梳剑
- 华东木蓝
- 土圞儿
- 海狸香
- 土连翘
- 梁王茶
- 塔黄
- 黄缅桂果
- 翠雀花
- 鸡腿蘑
- 鸊鷉
- 脐带
- 桔梗
- 无柄卫矛
- 六角英
- 宜昌荚蒾叶
- 地磨薯
- 鸢胆
- 曼陀罗子
- 檵花叶
- 多花野牡丹
- 杏花
- 天仙果
- 鸡血七
- 胆星
- 葛上亭长
- 山麻黄
- 豪猪肉
- 秋葡萄
- 华中瘤足蕨
- 过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