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豆
拼音注音
Yán Dòu
来源
豆科千斤拔属植物水边千斤拔Moghan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Li [Fleming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以根、茎和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夏季采叶,晒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行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阑尾炎,白带。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岩豆
拼音注音
Yán Dòu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种植物水边千斤拔的根、茎和叶。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高达50厘米。幼枝密被褐色毛。单叶互生;叶片狭矩圆形,长4~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短柔毛,边全缘,下面密生黑色脓点;叶柄密被毛;托叶早落。聚伞花序小,每1聚伞花序隐藏于大苞片内;贝状苞片2列,顶端微块,两面被毛,紫色;萼片卵形,在最下面的一片与其他4片几等长。荚果,矩圆状椭圆形,褐色,密被毛。花期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潮湿处、江边沙滩上。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性温,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
行血,除湿。治风湿关节痛,体虚白带,慢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甘菊花露
- 番石榴叶
- 黑大豆叶
- 美脉藁本
- 冬里麻根
- 假蒟果穗
- 蜻蜓
- 绞股蓝
- 豆列当
- 锈钉子
- 回回蒜果
- 云香草
- 葫芦七
- 小麦麸
- 湖北海棠
- 雪里见
- 滇茜草
- 香橼叶
- 白花龙胆
- 芒叶小米草
- 圆叶野扁豆
- 象头花
- 陈火腿骨
- 雪猪骨
- 吊山桃
- 披散糖荠
- 雪梨膏
- 小天冬
- 白毛藤根
- 雪山甘草
- 叶象花
- 黍茎
- 披针叶毛茛
- 铁蕨鸡
- 雄黄豆
- 锡
- 小花五味子根
- 蕤核
- 夜花藤
- 糖芥
- 黄背草果
- 杜梨
- 野决明
- 象牙参
- 金刚藤
- 香水月季
- 光决明
- 红花月见草
- 钝齿青荚叶
- 牛角瓜
- 篦梳剑
- 毛草龙
- 过岗龙
- 绿萼梅
- 塘虱鱼
- 大蓑衣藤根
- 海仙花
- 血水草根
- 虎掌草叶
- 太白三七
- 冷水花
- 油柑虫节
- 花花草
- 霞天膏
- 黄蜀葵茎
- 盐麸木花
- 东北雷公藤
- 拟囊果芹
- 柚根
- 油棕根
- 香桂皮
- 小鱼仙草
- 栝楼子
- 牛耳枫根
- 大过路黄
- 枇杷核
- 岩参
- 草藤乌
- 古羊藤
- 铜锣七
- 草灵脂
- 潮风草
- 红楠
- 水毛花
- 常春油麻藤
- 西瓜黑霜
- 山臭草
- 华山参
- 罗锅底
- 大叶地耳根
- 香柏
- 红皮
- 西藏野花椒
- 银柴胡
- 西南毛莨
- 刺通草
- 蛏壳
- 楮实子
- 香叶树
- 毛节兔唇花